发布日期:2013-03-03 发布单位:未知 浏览量:3
大部制改革提上日程,铁道部会不会与交通部合并、食品药品监管一体化等热点备受关注。经济之声评论:大部制改革,难在打破政府部门自身利益格局。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酝酿已久的大部制改革最近传言颇多。《财经》杂志的消息说,即将提交中央讨论的新"大部制"改革方案,包括民政部扩大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权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整合,成立专门的市场秩序监管部门;国家海洋局扩权,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权限;铁道部与交通运输部有望整合等内容。关于大部制改革,大家一直关心的问题是:长期以来,行政对市场干预过多困扰着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政府管理机构林立。所以,我们关注的是:大部制改革能否改变政府行政机构过于庞大,部门职能交叉带来的决策效率低下及行政运行成本高昂这些问题。
现在,我国国务院组成部门有28个,但是如果我们放眼国际,不难发现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都在12到18个之间。当然,学界和媒体也一再呼吁:大部制改革不是做简单的加减法,要想实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很多时候需要的是内部更深层次的微调。不过,改革涉及到利益的重新调整,甚至要重新"切蛋糕",这必然引发激烈的利益保护和博弈。现在,大部制改革面临哪些挑战?怎样突破政府部门自身利益格局?这些热点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
和上一轮"大部制"改革大刀阔斧地实施多个部门的整合相比,本轮改革进行"手术"的只有少数部委,更多的是着眼于部委职能进行"微调",这也体现了十八大报告中"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总体原则。像"铁道部与交通部有望整合"、"食品药品监管一体化"这样的报道,其实反映出全社会重视民生、强化市场监管的改革共识。所以说,新的大部制改革确实切中了当下的一些热点问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进行评论。
袁钢明:我其实最关心的是,最近其实提出来的体改委的职能是不是能够重新建立起来的问题,因为体改委被撤销以后被归到了发改委的序列,变成了发改委了,但是体改委的功能给弱化了。但是我们考虑的问题不是这个问题,是另外一个问题,是前几年讨论的事,有的部集中起来建成一个大的部,或者缩小一些专业职能部门变成一个大的委员会,这是现在我们建立这样的风险了。有一种新说法,就是我们大部制的建立是为了重视民生,或者朝着公共职能、公共管理方向去转变,这个方向很好。如果大部制是朝着这个方向转变,还是很有文章可做。
大部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塑造公共政府公共服务的服务型的政府,同时也强调政府的职能在于承担公共的服务,我们的改革要想成功并最终完成政府职能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迎接哪些挑战?
袁钢明:其实大部委的转变过程中,建立过程中或者转换的过程中,大家前面提到那些问题实际上是现在部委自己职能部门关心的重点,和我们老百姓或者一般社会上关心的好像不一样,部委之间关心自己的权力是不是缩小了,是不是增多了,自己之间有一些扯皮或者利益的关系问题。这不是我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我们关心的是,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政府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这样一个职能。比如现在社会变化之快,有些新的问题,新的限定产生,原来的部门管不了,可能需要更加延伸的一些东西来管理。这种管理不是权力的增大或者是干涉力量的加强,而是对问题的服务,比如食品安全到底是由医疗部门管、卫生部门管还是由哪一个管?有没有一个实际的部?没有。
现在所说的是很多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需要一个大的范围的部门来管理。我觉得部门大部委的建立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比较好,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不断的应对一些新的问题,而不是增加新的权力或者增加对一些微观活动的干预。我觉得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比较好。
设置大部制的改革并不是为了增加卡子,而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同时我们大部分改革的难点始终在于打破政府部门自身利益倾向。现在,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我们已经到了必须面对和解决实质性、深层次问题的时候,但是现在是不是真的已经具备了打破现有利益格局的基础?
袁钢明:我觉得到了,而且非到不可,因为现在有一些部门在决策中,还有它自己的利益,这种利益有时候侵害了老百姓或者民生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职能必须转变,转变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服务,而不是为自己的部门利益服务。这种转变可以需要通过重新机构的整合或者是把它变成新的更加广泛的为人民服务的部门。我觉得不是说条件成熟了与否,而是这个要求已经逼迫在我们的眼前了。比如说现在很多民生问题真的需要管理一些社会安全问题,民生问题没人管,而相反不需要管的比如说一些项目审批,一些干预的问题管的很死,很严。所以我觉得有些东西是非改不可的,而不是条件成熟不成熟的问题,新的民生问题要迫切要求或者是呼唤这种综合管理部门的产生,所以我觉得条件是成熟的。
前几日召开的中央全会再次提到机构改革问题。这轮改革应该怎么改?我觉得顶层设计也好,或者是一边改一边看也好,都是有缺点的,但是这些所有缺点加起来可能还是从原来或者从现有的基础上往前慢慢推进才行,大概不大可能打破重来,因为要是打破重来的话,整个部门原来的工作可能就不好继承了或者不好延续性了。当然和我们建立一个新的格局起来还有一段距离,但是部委改革或者是我们的机构改革总是有的时候改着改着又改到原来的位置上,改乱了。所以我觉得可能这个东西有些新的东西要探索,我认为还是得从原来的情况慢慢推着走,大概还不能一下子从头设计,或者所谓我们说顶层设计,重新设计一个新的模式,大概这个做起来比较困难。往前推进,边改边看。
从理念上来看,这一次边改边进这样的理念尤其要注意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其实有例子可循的,比如说刚才提到的交通部和铁道部改革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共同不管或者共同扯皮的这部分要协调好,处理好。其实农业部和水利部之间,还有水电部之间也有很多矛盾,很多地方没人管,结果一管大家都扯皮。还有大家提到了,比如说食品安全和医疗卫生、医药管理的之间的这些问题,这都是迫切要管理的问题。其实现在还涉及到了很多,比如说关系到民生的问题,比如说住建部住房改革和土地的问题,土地财政的问题,财政部的问题等等,还有我们现在有些税收、房产税还是征不征或者等等问题。
首先迫切问题要解决好,然后我们才能够设计,不能为部门设计而设计,我觉得最重要的应该把解决当前迫切问题放在首要的位置,而部委的或者机构的改革要为这些问题来服务才行。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