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科技成果推介丨生物医药领域第1期(2025年总第14期)

科技成果推介丨生物医药领域第1期(2025年总第14期)

信息来源:青海技术市场    发布日期:2025-07-30    浏览量:8


  一、蕨麻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成果从理论上揭示了蕨麻为躲避冰川期寻找避难所,在青藏高原形成块根膨大的分子证据和演化分布规律。采用“三隔离一截断”方法建立了蕨麻种质资源田间保存技术体系;建立了蕨麻提纯复壮和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延长种子退化年限2年,种子纯度达到90%以上,亩产增加60%;集成了蕨麻减肥增效栽培技术,产量提高70%,种植成本降低50%;明确了蕨麻盐碱地适生属性,为盐碱地改良和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二、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测定技术方法研究


该成果立足于青海省特色新兴黑果枸杞产业,以准确测定高原特色食品黑果枸杞中指标性成分花青素为目标,通过明确黑果枸杞中主要花青素类型和改进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提取前处理方法,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快捷、稳定、可控的用于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总花青素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的建立可为黑果枸杞从产业化种植到食品加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撑,也为有效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恢复脆弱生态、维持黑果枸杞种质的多样性、保障青海省黑果枸杞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成果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三、 青藏高原燕麦种质资源挖掘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应用


该成果以库存的燕麦种质资源为基础,从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抗逆机制研究和基因挖掘、新品种选育、燕麦种子及饲草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解决燕麦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整体提升青藏高原燕麦育种整体技术水平,有效促进燕麦产业发展。通过项目实施,创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于青藏高原不同利用目的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燕麦新品种、新品系和优异种质材料,提高青藏高原燕麦良种的自给率和覆盖率,开展良种繁育、种子与牧草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推动青藏高原燕麦良种的产业化生产进程,促进高寒区燕麦产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重点藏药品种有效性研究与安全性评价


该成果藏药行业存在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缺乏,主治功能宽泛、临床定位不明确等卡脖子共性问题,本项目通过开展安儿宁颗粒、如意珍宝丸、佐太及其制剂等重点藏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以及突破藏药进入主流医药市场的诸多技术门槛,促进藏药在全国范围的临床应用和市场销售,并形成藏药有效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为解决藏药二次开发的重大科学难题奠定坚实基础,将积极推动藏医药产业守正出新,切实推动藏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成果完成单位: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


  、多肽偶联技术研究与应用

青海民族大学

该成果针对三阴性乳腺癌中异位表达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开发了一种多肽-药物偶联物(PDC)即缓动肽增强肽-紫杉醇(BPP-PTX)偶联物,该偶联物通过琥珀基连接剂将BPP9a与PTX偶联而合成,通过移植瘤实验证实BPP-PTX偶联物能够更为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BPP-PTX作为ACE阳性TNBC的潜在治疗方法具有新颖性、有效性和低毒性。另外基于聚集诱导发射效应,研究设计了特异性识别Cu2+、Cd2+、Hg2+和 S2-的多肽探针,并在体外进行了选择性、干扰性、pH选择、结合实验等研究,实现了活细胞中离子成像;同时联合企业研发了仿制药艾塞那肽注射液。多肽偶联技术的研究为多肽药物、多肽探针研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缓动肽增强肽-紫杉醇(BPP-PTX)偶联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