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2-11-22 发布单位:国新办 浏览量:4
11月1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南宁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广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广西创新体系建设的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积极谋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西的工作。中央于2012年7月6日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后,广西随即印发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西的若干意见》(桂发〔2012〕21号),并及时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对今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广西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这一系列工作部署集中体现在《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广西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桂办发〔2012〕41号)及66个配套文件中。
《实施意见》和66个配套文件是通过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的形式对34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一起构成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广西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较完整的文件体系。《实施意见》着重强调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66个配套文件则注重强调工作方案的实施,着重把任务分解落实。
根据广西创新体系的内涵,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实施方案》提出了五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加快产业研发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二是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三是加快创新体系协调发展,提高科技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四是加快高校科研院所园区创新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五是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强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记者: 这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提出: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全区生产总值2.2%以上,到2020年,要达到2.5%以上,与国家平均发展目标持平。请问,今后几年,广西将如何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重点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投入目标的实现?
曾纪芬: 谢谢这位记者提出大家都关心的财政投入这样一个问题。首先我代表财政厅党组,并受伟京厅长委托,感谢新闻界的朋友对财政工作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
财政资金投入是自主创新的物质基础和保障,近年来,我厅党组和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度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应该说有力地支持了我区科技体制改革与自主创新。尽管如此,广西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强度依然偏弱,在全国排位靠后的状况没得到根本改变。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将在今后几年,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目标的实现:
一是严格落实财政科技支出法定增长要求。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调整支出结构,严格按照科技法律法规规定,在年初安排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同时,努力增加科技经费预算,保证财政科技支出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二是提高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新增财力要向科技倾斜,进一步加大对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积极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业园区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技术改造、农业技术推广等相关重大研究和开发工作。
三是提高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科技的比重。我们将把支持广西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公共投资的重点,在编制基建投资计划、实施基建投资项目时,充分考虑科技的实际需求,确保用于科技的预算内基建投资的比重明显增加,统筹推进自治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创新基础能力,提高科技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
四是设立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自治区本级财政通过整合自治区科技型企业成果产业化专项资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等专项资金,设立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运用无偿资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给予支持,引导各市、县政府和社会力量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促进我区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五是强化预算执行绩效管理。我们将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责任制度。要按照绩效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跟踪分析、绩效评价等制度。建立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对绩效评价结果不好的部门,原则上不予安排或调减预算。
记者: 我们注意到,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强调把工程化、产业化为创新驱动的关键和重点,请问,下一步,广西将采取什么举措推动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
魏名山: 这次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关键是要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然而,当前创新主体的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和水平不足已成为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突出因素。我们重点采取以下五方面措施推动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
一是加快建设25个自治区级工程院。通过在糖业、汽车、工程机械等重点领域的龙头企业建设25家工程院,创建一批达到国内一流研究机构,通过工程院建设加快重大产业工程化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动广西特色优势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
二是支持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合作。加快建设100家产学研用一体化企业,以产学研用合作项目为重点,形成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互支撑、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以企业为主体构建产学研用紧密合作的平台,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
三是加快广西工业设计城、广西软件城和广西创意中心建设,建设集研发、设计、工作、生活、商务为一体的创新集聚区,为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提供专门的场地和条件。
四是完善工程化、产业化的机构和环境。通过推动高新区、工业园区等园区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园区,成为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的集聚区、辐射区。加快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广西创意中心、专利服务机构、新产品推介和交易平台等科技中介机构和平台建设,为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五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对工程化、产业化条件的投入和改造,进行产品结构升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开发高附加值的、更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记者:新一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国家发展目标相衔接,但目前我区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在全国排名靠后,有何重大举措改变当前科技落后的状况,实现2020年我区科技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目标?
陈大克:这个问题很好!我们知道,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自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以来,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推进自主创新的重大举措。今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对加快推进科技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最近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广西的发展战略,最近相继印发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西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广西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及66个配套文件,提出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
这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全区生产总值2.2%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达到43人年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以上,这些具体的目标基本与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意味着“十二五”期末,我区科技发展水平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目前我区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又在全国排第28位,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要尽最大的努力,争取科技发展大幅度跃升,才能确保目标的实现。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去推进:
一是加快产业研发平台建设。主要通过推动25家自治区级工程院、100家自治区级研发中心、23家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研发平台,攻克一批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凝聚产业创新人才及团队,支撑我区“14+10”产业发展。
二是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主要通过推进100家自治区级产学研用一体化企业、100家自治区级创新型企业、一大批十亿元百亿元企业、3万家创意机构创新发展,通过密切产学研用合作,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在行业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群,示范带动产业走创新发展道路。
三是加快创新体系协调发展。主要通过推动广西设计城、广西软件城、广西创意中心等创新集聚区、辐射区的发展,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科技与文化融合,加快科技与金融结合,推动广西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协调发展,提升广西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四是加快高校科研院所园区创新发展。主要通过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加快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升我区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是加快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主要通过大力推进人才强桂工程,充分发挥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类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打造一支适应我区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六是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主要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加大财政科技创新投入,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