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01-07 发布单位:互联网 浏览量:4
中原经济区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等省部分地区的综合性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京广通道纵轴的交会处,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是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 三大经济区之后,由豫鲁皖冀晋等5省30市3县(区)组成的经济区域。
中原经济区范围:
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18个地市及山东、安徽、河北、山西12个地市3个县区,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亿人。中原经济区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
中原经济区包括河南全省、山东西南部、安徽西北部、河北南部和山西东南部共5省30市3县(区)。
河南省:郑州、洛阳、商丘、安阳、南阳、开封、平顶山、许昌、焦作、新乡、鹤壁、濮阳、漯河、三门峡、周口、信阳、驻马店、济源; 郑东新区夜景
山东省:聊城、菏泽、泰安东平县;
安徽省:淮北、宿州、蚌埠 、亳州、阜阳、淮南凤台县及潘集区;
河北省:邢台、邯郸;
山西省:运城、晋城、长治
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
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中原经济区范围,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中原经济区发展布局:
中原经济区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形成放射状、网络化空间开发格局。
核心带动:提升郑州交通枢纽、商务、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推进郑(州)汴(开封)一体化发展,建设郑(州)洛(阳)工业走廊,增强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带动能力。
轴带发展:依托亚欧大陆桥通道,壮大沿陇海发展轴;依托京广通道,拓展纵向发展轴;依托东北西南向、东南西北向运输通道,培育新的发展轴,形成"米"字形重点开发地带。
节点提升:逐步扩大轴带节点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推进错位发展,提升辐射能力,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对接周边:加强对外联系通道建设,促进与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密切与周边经济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中原经济区政策出台轨迹:
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真正意义上拉开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序幕。
2012年11月2日,由国家发改委将中原经济区范围基本确定后,《中原经济区地图》编制正式完成,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成立。
2011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将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
2010年11月,河南省委八届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并且正式进入河南省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