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01-16 发布单位:未知 浏览量:3
投资股市不可或缺
“保命钱不能入市,谁来监控和把握投资风险。”在养老金委托投资方案迟迟未定的局面,国内对于养老金入市的争议此起彼伏。与之相反,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现在我们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主要还是以存银行为主,购买国债的比例非常小,收益率十几年来不到2%,而我们的CPI的涨幅是高于2%的,要想办法让这笔钱赚起来,不能眼睁睁看着让CPI把我们养老金给吃掉了。另有学者表示,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养老金入股市是一种通例,有的投资份额甚至达到养老金总额的50%之多,长期考量,大多可获得稳定的收益。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通胀的经济环境下,养老金在财政账户里是贬值的,适当的做一些投资可以实现保值增值。我国养老金的投资渠道应该多元化,让中国居民的养老金享受到创新经济发展的成果。这也是对经济发展成果的一种分配。
时间拨回到2011年12月15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财经年会上指出,2012年将迎来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和财政盈余资金等长期资本入市的机遇,这将有利于作为中介机构的国内证券行业的发展。与之呼应的是,2011年12月20日,当时戴相龙表示,养老金投资股票应该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投资比例应该低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高于商业养老基金。
2012年1月14日,在第三届中国经济年会上,戴相龙再次力挺养老金入市,称“养老金入市客观上有利于股市稳定,而不是被动托市、救市。”2012年4月3日,戴相龙在博鳌论坛上表示,广东千亿养老金投入股市的比例应该在20%左右,而养老金入市的最高比例将在40%。
据记者了解,为了鼓励长期资金入市,倡导价值投资,监管层拟从五个方面推动境内外机构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减少市场波动。其中包括借鉴国际经验,支持养老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慈善基金等进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鼓励全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增加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比重,推动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入市。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养老金入市备受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养老金保值增值需要尽快制定委托投资方案,同样养老金入市也是养老金投资和实现保值增值的不可或缺的投资渠道。
加大保值增值力度已成共识
日前,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2013年度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汇审近日在北京举行。“期间,地方养老金委托投资方案并没有明确下来。”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早在今年上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官员透露,针对养老金投资运营初步方案或将正式公布,并表示该方案还在进一步审核中。但时至今日,由人社部、财政部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等部门参与起草的养老金投资运营初步方案迟迟未能推出。
虽然养老金委托投资方案未确定,但养老金保值增值已经成为广泛共识。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地方养老金不能入市是一个悖论。应加快改革养老金制度,推进养老金多元化投资,实现保值增值。
人保部副部长胡晓义曾指出,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问题关系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与养老保险相关的基金已经取得了一些投资管理的初步经验。未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需要充分参考借鉴这些经验,并针对基金特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有所创新。
在各方努力实现养老金保值的同时,近期戴相龙还建议,可以按一定比例将中央财政当年超收部分拨增全国社保基金;可以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预算收入一定比例拨归全国社保基金。
养老金入市:海外经验值得借鉴
我国养老金体系尚未成熟,吸取国外经验可为入市做好准备
日前,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个,收支缺口高达767亿元;个人账户空账额继2007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再次突破2万亿元,因此,养老金入市的呼声愈发高涨。
不过,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目前养老金入市的呼声逐渐升高,但是我国在养老金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而目前则需要从国外成熟的养老金体系中吸取宝贵经验来完善我国的养老金的制度体系,以此为养老金入市做好充足的准备。
纵观全球,在养老金建设方面相对完善的国家来看,其多年的养老金发展历程,无论在养老金的体系建设还是投资运行方面,无疑给我国的养老金入市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据记者了解,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在养老金体系的建设上均有着相对完善的制度,此外,在养老金入市方面,上述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进行参考。
美国的养老金投资方式一直被认为是比较成熟和成功的。证监会研究中心也曾撰文提出,我国应借鉴美国“401K计划”,加快养老金体系建设,大力推动企业年金发展,实现养老体系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在“401K计划”中,资金可以投资于股票、基金、年金保险、债券、专项定期存款等金融产品,雇员可以自主选择养老金的投资方式。而随着成熟的资本市场与养老金的长期投资间的良性互动,也使养老金在资本市场当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英国作为最早尝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最早建立福利国家的国家,现行的英国养老金体系主要由“三支柱”构成。第一支柱为国家养老金计划,主要包括对全体符合条件的纳税人提供的国家基本养老金和对雇员提供的与收入相关联的国家第二养老金,两者都采取现收现付制。第二支柱的职业养老计划和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计划统称为私人养老金计划,这两种养老保险均采取市场运作的模式。
英国国家养老金仅能保证普通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更高的退休待遇主要依靠私人养老金来满足。目前养老金股权资产已占英国股权总资产的一半,并且,英国养老金投资风格力求稳健,更加青睐于风险相对较小、利润更加稳定的蓝筹股。
澳大利亚政府则在1992年改革养老金制度中指出,在强制企业为员工交纳养老金的同时,鼓励个人为养老投资,政府还通过减税鼓励个人有计划地将资金投入养老金账户中。并且,澳大利亚养老金管理完全按市场规则运作,既没有法定的最低收益率,政府也不会为老百姓提供任何本金担保,但个人可选择由哪家养老金公司帮助管理自己的养老金。2011年,澳大利亚养老基金总额为1.3万亿澳元(约合8.85万亿元人民币),排名全球第四位。
此外,德国在养老金产业的投资选择方面上,更加倾向于实体资产,注重其社会效益。德国养老金投资选择比较注重社会效益,不仅与其他经济体的养老金一样奉行相对谨慎的策略,还会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业的实体资产作为其投资目标首选。
对于养老金的入市,上海交通大学证券金融研究所所长杨朝军表示,横向来说,随着一个国家走向现代社会,养老金应该交由资本市场增值。在长期通货膨胀的局面下,如果养老金一直放置在银行里,实际上处于隐性亏损的状态。纵向比较的话,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都采取了养老金进入投资渠道的方式,以保证收益人的资金不缩水。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养老金储备占GDP比例最高的是挪威,为83%左右;在发达国家中,日本占比为25%,美国为15%,而中国约占2%左右。
加大养老金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急需完善的任务,目前我国养老金仍面临着基金统筹层次太低,现有相关制度和法规限制等问题制约着养老金入市,而在面临问题的同时,我国可以吸取海外各国在养老金制度上成功的经验来完善我国的养老金制度,以此来推动我国的养老金入市。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