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日期:2012-03-11 浏览量:186
2006年11月24日上午,第二届“发明创业奖”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自学成才的农民发明家、企业家王子纯捧回“发明创业奖”特等奖证书并获得“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
拥有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江苏省第二届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全国乡镇企业家,第二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及“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在这一系列光环笼罩下的王子纯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和过人之处呢?带着一连串的问号,记者拨通了王子纯的电话,要求对他进行采访。
“你们采访我要收费吗?”这是王子纯在接到记者要求采访的电话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在记者明确表示这只是一次单纯的采访,绝对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后,他才同意。虽然还未见面,但一个务实精明的企业家形象霎时便闪现在记者的脑海里。
见面之后,没有过多的寒暄,王子纯便开始如数家珍般地谈起了他和企业的奋斗史。他说:“要想干一番事业,就必须要在行业上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
“四顾南京”诚邀资深专家
“电缆厂,牌子昂,生产电缆晒衣裳,干部职工晒太阳。”
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流传在头灶镇上的一段顺口溜,形象地勾勒出了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前身———邮电部第三研究所东台通信器材厂当时的艰难困境。1988年10月,头灶镇党委、政府一纸任命,让王子纯挑起了该厂厂长的重担。
受命于危难之时的王子纯,面对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诸多难题,真可谓是想尽了办法、挖空了心思。他深刻意识到,产品的质量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死,但产品质量取决于企业生产技术的先进与否,当务之急就是请到权威电缆专家来厂进行技术指导。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位同行口中获知江苏省邮电管理局的资深电缆专家孟鑫华刚刚办完退休手续,准备回家颐养天年。
正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当时就觉得眼前一亮,心想我们何不把孟老请到厂里来,走一条借智发展的路呢。”想到就办是王子纯一贯的风格,于是他三次到南京诚邀孟老,可都被不想再操心的孟老婉言谢绝了。但是王子纯并没有因此而灰心,又第四次带人赶往南京。那是个冬天,一路上都在下雪。赶到南京时,地上已积了厚厚一层雪。他们一行四个人又冷又饿,匆匆在路边小吃店里吃了碗面条,就赶往孟老家。
“当孟老的老伴打开门,看到我们四个浑身落满雪花的苏北汉子时,非常感动。孟老也被我们的诚心和毅力打动了,她这一次没有拒绝我们的邀请,而是简单收拾好自己的行李,连夜坐车与我们一道来到了企业,从而成为我们企业发展史上的第一位技术顾问。”
现在看来,借智发展是王子纯走的一招“妙棋”。这之后,在孟鑫华等数名专家的技术指导下,濒临倒闭的企业日益呈现出生机和活力,成功开发的HYA600对通信电缆,以过硬的质量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从此企业甩掉了亏损的帽子,稳步迈进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目前该企业已被命名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还被评为“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
两项创新解决电缆难题
回顾多年来在市场上的摸爬滚打经历,王子纯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自主创新,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铁路数字信号电缆是我国铁路实行高速化的关键技术设施。2002年1月,铁道部决定自行研发该技术产品,实现这一产品的国产化。知道这个信息后,王子纯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当时是刚过完春节,我就开始四处奔波,查阅和收集了大量国内外资料,着手设计制订方案,初步编制工艺流程,并选配材料,组织试制。”王子纯说。
为了彻底改变以往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不能兼容传输的弊端,他和科研人员一起反复试制,苦苦探究。往往夜已经很深了,他还会呆在测试中心,一边测量,一边精心计算,一边查找资料。通过反复比较后,他果断采取两项措施:一是改革芯线结构,导体外层采用物理发泡绝缘,以大幅降低芯线间的电容和传输衰减常数;二是对部分四线组包覆屏蔽层,以解决传输干扰的问题。
通过多次反复的试制,多次的失败,不断的修正完善工艺和方案,新产品终于试制成功。当年7月,他们研制的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因其优良的抗衰减、抗干扰性能,并兼容高低频信号传输而受到铁道部专家的一致好评。该产品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十大专利金奖”项目。
三月攻关夺下外销订单
技术上的困难在王子纯眼里都是发展的机遇。2004年,德国开奔公司急需一批特殊型号的6类数据安全电缆产品。这类产品代表着数据电缆的发展方向,目前在国内的应用尚不多,国内能生产该产品的厂家非常少。该类产品在电气指标上要求十分苛刻,特别是在防串音要求上更是卡得很紧,这些给研制开发该产品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困难面前,王子纯再次选择迎难而上。在全面掌握了外销样品性能及要求的基础上,王子纯带领技术攻关小组投入试制。从5月上旬开始投料试制,他亲自设计芯线拉制、对绞、成缆、屏蔽包覆、挤护套、过程检测等每一道工序方案。
在控制成缆时,专检人员报告电容指标有较大的波动,个别指标甚至达到了临界点。王子纯很是着急,为解决这一难题,他连续跟踪绞对机组四天四夜,“眼睛熬红了,嗓子累哑了,但当时情况下也顾不了这些了,”王子纯感触颇深地回忆起当时的艰辛,“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发现了问题症结所在,在单线工序上增加了适时监控措施,保证了导体的一致,并在成缆张力上采取最佳的平衡装置,终于成功地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经过3个月的攻关,我们一举拿出了9种不同规格的数缆新产品,经外国公司严格测试,全部达到规定要求,在英国、葡萄牙、荷兰等国家的电缆制造企业竞争中胜出,开奔公司随即给东强公司下达第一批订单。到目前为止,我们为开奔公司供应各种规格的数据电缆的总额已突破2000万美元。”
“德国公司还曾经发邮件给我,说他们用了10多个国家的产品,只有我们东强的产品质量全部合格!”说到这里,王子纯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二十二项专利保护知识产权
王子纯在20多年的发明创业历程中,酷爱钻研,敢为人先,始终把精力倾注在技术创新、发明创造上。在科研的道路上,王子纯始终保持着火一般的热情。通过多年的学习钻研,王子纯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发明创造的热情也不仅局限于电缆领域,而是不断地向其他领域拓展。
2002年以来,上海金山石化、广州石化以及云南、四川等地的石油化工企业相继发生料仓爆炸火灾,其原因是工业粉尘静电所引起的。王子纯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决定跨行业开发石化防静电(器材)产品。
“为了解并钻研石化行业的相关知识,我就去请教石化行业的业内专家。可当我向那些专家说出我的想法时,却被泼了一头冷水。那些专家说,石化料仓爆炸的事故年年都有发生,国内外本行业专家在这方面已经花了很多力量,但目前为止都只能是有所控制,像你这样的外行来做这件事就更困难了。”
王子纯不服输的倔劲又上来了,一旦思路确定后,决不轻言放弃。他马上成立专项攻关小组,并聘请中石化的防静电专家担任公司技术顾问。在他的带领下,攻关小组南下北上几十趟。在上海一家石化公司现场,他积极与操作人员交流,认真观察分析粉尘形成的规律和过程要点,与小组成员讨论时间最长一次谈了6个小时。
经过半年多的试制,在王子纯的带领下,攻关小组终于成功研发出了静电监测器、报警器和消除器等多个系列防静电产品。这些产品在广州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齐鲁石化集团公司使用后有效地控制了工业粉尘的燃烧爆炸,受到用户的好评。东强公司知识产权办公室就此及时地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22项专利。
采访的最后,记者问他下一步打算在哪个领域进行创新突破。他说:“我打算在做强做大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继续研发具有世界前沿技术的军用产品,为强国富民尽绵薄之力!”眼神里满是坚毅与自信。文·本报记者唐婷王子纯,一九五六年出生。现任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自学成才的农民发明家、企业家。拥有发明专利二十三项、实用新型专利二十一项,第二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及“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研发的“铁路数字信号电缆”,已在京沪、京广、京九、青藏等国家重要铁路干线的电气化建设中广泛使用。
来源:科技日报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