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何继善:为地球“把脉”的人

何继善:为地球“把脉”的人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日期:2012-03-11    浏览量:175

  引题:他创立的“双频激电理论”震惊了世界同行,运用这一理论研制的地电场观测仪器系统探明的矿产价值达500多亿元人民币;他创立了探测堤坝管涌渗漏隐患的“流场法”理论,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探测堤坝渗漏及管涌的仪器;他几十年如一日热衷于科普宣传,以72岁高龄第三次当选湖南省科协主席,仍然“感觉重任在身”,“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创新”。

  提语1:国著名应用地球物理学家霍曼教授评价何继善说:“他的双频激电理论和实践是近年来应用地球物理学界的一件大事。”

  提语2:何继善和他的科技团队,带着这套“堤坝管涌渗漏探测仪”,到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探测堤坝管涌,先后测定了110多处江堤管涌和20多处水库大坝渗漏点,准确率达100%。

  提语3:“虽然已在科协工作了十来年,对工作比较了解,但工作最怕失去创新,关键是要有创新思维,这也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

  “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直是著名应用地球物理学家和信息物理工程专家、湖南省科协主席、原中南工业大学校长何继善院士不懈追求的目标。他前不久曾雄心勃勃地说:“我们已经在地电场工程研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我们的目标不只是暂时领先世界,而是要在这一领域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他创立的“双频激电理论”震惊了世界同行,运用这一理论研制的地电场观测仪器系统探明的矿产价值达500多亿元人民币,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0多亿元人民币。他被称为“为地球‘把脉’的人”。

  独创“双频激电理论”领先世界

  多少年来,人类在不断认识地球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的积累形成了地球科学,而近代物理学的巨大成就又创造出一个崭新的领域——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在我国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主要是运用地球物理方法,如电法、磁法、人工地震等手段捕获被测物体反馈回来的信息,寻找各种矿产资源,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曾一度落后。为打破落后局面,1960年从长春地质学院物探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任教的何继善不甘人后,向地球物理学领域发起进攻,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1986年3月,在美国亚利桑纳大学的讲台上,何继善用十分流利的英语向在座的各国专家介绍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双频激电法”。这是他潜心研究20余年的成果第一次在国际上“亮相”。

  “请问,您谈的‘双频激电法’的根据是什么?”台下一位满头银发的学者突然发问。何继善平静而不无幽默地回答:“如果有两个人,高矮只相差1毫米,甚至更少,要比较两者的高矮,最好的办法是在同一地方用同一把尺子测量。如果其中有一个人换一个地方,用另一把尺子测量,得到的结果就不准确了。‘双频激电法’正是根据这一原理,将两种频率的电流同时输入地下,同时测量两种频率的电流形成的电位的振幅和相位等数据,这样,不同矿产与岩石就鉴别出来了。”

  何继善的答辩赢得了阵阵掌声。讲演结束,何继善发现讲台上放着一个信封。拆开一看,原来是一张名片和一封信,名片上印着“亚利桑纳大学教授维特”。何继善为之一振!这不就是1950年发明“变频法”找矿、被称之为“变频法之父”的世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维特教授吗?事后他才知道,那位在课堂上“发难”的银发学者正是维特教授。后来,维特教授对何继善说:“何教授,您的论文对我启发很大,您回答问题的思路很敏捷,论证很严谨,我很佩服。中国在这方面已超过了我们。”

  从此,何继善声名远播重洋。美国、瑞典、加拿大、俄罗斯、日本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大学、研究所和实验室里,先后留下了他考察、讲学、参加国际学术活动的足迹。1993年他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定为“有杰出成就的人”,被美国国际传记中心选为世界名人并被吸收为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协会的外籍会员。美国著名应用地球物理学家霍曼教授评价何继善说:“他的双频激电理论和实践是近年来应用地球物理学界的一件大事。”

  应用探矿技术系统创巨大潜在价值

  看到我国多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大量依赖进口,何继善深感责任重大。但他知道我国地质构造特殊,解决有色金属资源危机的出路,首先在于寻找生产矿山深边部和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西部中高山区的隐伏矿床,这就需要解决传统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抗干扰能力差、观测数据精度低、设备笨重、不能实现多机同时测量、观测参数单一、不能区分矿与非矿异常”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

  何继善凭借深厚的数理基础和渊博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初步解决了“三元素自封闭加法群”技术难题,继而带领科研团队经过近10年研究,完善了“均匀广谱伪随机电磁法”的理论及方法技术,实现了主动源频率域电磁法的原始创新,共取得了9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研制开发出了实用仪器系统。这一系统比国外同类系统测量精度提高10倍,单机测量速度提高8倍,解决了“矿与非矿”异常区分的世界性难题,为深部隐伏矿床和复杂地形山区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手段。

  科研成果的作用关键在于应用。何继善运用上述成果,对湘西金矿进行探矿研究,成功探明矿区深部具有金矿石储量360万吨,还有丰富的锑、钨矿藏,总价值达61亿元,意味着这座已有百余年开采历史的大型矿山,深部资源仍很丰富,其金矿可供开采34年、锑矿可开采43年、钨矿也可开采20年以上。

  何继善的探矿技术系统,还在湖南江永铅锌银矿、广西泗顶铅锌矿、福建龙岩学堂坑钼矿等30多个国内矿区推广应用,所找到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900多亿元人民币;并走出国门,在伊朗、阿联酋等国家得到成功运用。一位伊朗的技术人员竖着大拇指说:“中国人发明的仪器太神奇了。”

  何继善的这一成果顺利获得了2006年国家发明奖。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