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康耀红:科学与教育的践行者
康耀红:科学与教育的践行者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日期:2012-03-11
浏览量:172
导语:他是我国信息检索与数据融合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在这些领域里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是一名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他是一位杰出的大学校长,特别注重培养莘莘学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他将科协主席当做一项崇高的职务,为开创海南科协工作新局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提语1:凭借在信息检索与数据融合领域所取得成果和学术影响,康耀红完全可以到国外或国内待遇丰厚、科研条件优越的地方工作。然而,他却在海南开放与开发最需要人才的时刻来到海南,为推动海南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
提语2:虽博学多识,但康耀红却始终保持严谨、虚心的教学态度。无论给研究生上课还是本科生上课,他都精心备课,认真讲授并因材施教,他秉承的信条是把真功夫带入课堂,把真情感带入到学生的心田。
提语3:康耀红认为做好科协工作的“两个字”就是在“群”字上作文章、在“协”字上下功夫。即当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和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助手,在经济建设这个舞台上演好配角。讲求协商、协调,着眼协同、协作。
几年前,一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海南岛上春风暖,好花叫你喜心怀……”传遍神州大地,让海南岛成为人们神驰心往的地方。随着海南建省,海南岛的开放与开发,琼岛变得更加美丽可爱。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建省21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海南省科协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对此,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科协主席康耀红感触颇多,他深情地说:“海南省科协秉承学术交流主渠道、科普工作主力军、国际民间科技交流的主要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职能,充分发挥科协大团体的优势,服从服务于海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近年来,为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冬日的南国宝岛,依然满目翠绿,温暖如春,气候宜人。11月下旬的一天,本刊记者在海口市采访了刚刚参加海南省欢乐节归来的康耀红。记者面前的康耀红,健谈而谦和,大度而睿智,既有领军人物的气度,又不失资深学者的缜密。
潜心科学研究,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情报”二字给人以神秘感。1984年,同样对“情报”二字怀有神秘感的康耀红,在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报考硕士研究生就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情报检索专业。
入学后不久,他到北京的中国情报研究所调研,得到了张韵霞和张淑萍两位老师的热情帮助,并邀请他参加当年在厦门召开的情报学年会。回校后,康耀红积极准备,撰写了4篇学术论文,均在厦门会议上发表并被权威的情报杂志录用。由此,极大地激发了康耀红对情报检索的兴趣,并开始了长达5年的潜心研究。
当时对情报检索的研究,国内还基本停留在定性研究阶段,国际上一些量化的研究结果均零散地出现于一些期刊上,缺乏关于算法有效性和正确性的系统论证或说明。要使情报检索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就必须在对情报检索过程及其数学基础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根本的原理。康耀红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这样一个开创性的任务。
1987年研究生毕业,康耀红留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同时继续进行深入细致的学术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康耀红独立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情报检索专著《现代情报检索理论》,并成为这个领域的经典文献。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广义信息检索理论,解决了信息检索系统中检索结果不能排序;不能控制输出量大小;不能对网上信息进行自动标引;缺乏柔性的表达用户需求的机制等重大难题。
1991年海湾战争后,国外有人提出了信息融合的理论。康耀红敏锐地感到,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这让他再次找到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在读博士的3年中,他主要研究的就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并主持完成了国防“八五”重点军事预研项目(C3I系统数据融合算法研究)。
1997年,他独立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信息融合专著《数据融合理论与技术》,再次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文献。在信息融合领域,他基本解决了K—N目标检测规则中K值的选取问题,并创造性地应用复式概率纸基于检测率和虚警率建立了传感器性能单一的评价指标,为信息融合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康耀红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他先后多次应邀到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法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
除了在我国信息检索与数据融合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外,康耀红还主持完成了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多传器数据融合理论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Internet信息检索理论与技术研究)、国家外专局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广义信息检索理论、基于多值相关性的信息检索理论研究)、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ATM理论与技术、信息检索理论研究)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先后获得一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项海南省教学成果奖,10多次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海南大学优秀教学与科研成果奖。被评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硕士研究生”、“机电部优秀科技青年”、“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
凭借在信息检索与数据融合领域所取得成果和学术影响,康耀红完全可以到国外或国内待遇丰厚、科研条件优越的地方工作。然而,他却在海南开放与开发最需要人才的时刻来到海南,为推动海南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
倾尽全力办学,推动学院跨越式发展
1998年12月,康耀红来到海南大学,参与创建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并先后出任副院长、院长。作为学院的“领头雁”,他以其独特的卓越的领导管理才能和人格魅力,在短短的几年里,就推动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担任院长期间,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康耀红非常重视学院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以质量为主的内涵建设,提出“抓主流技术、走开放道路、与通信结合、重系统集成”的指导思想,以及“培养超级人才、掌握一流技术、孵化有用成果、促进海南发展”的发展目标,使学院从1999年的一个本科专业发展到现在的6个本科专业,并获得了4个硕士学位授予权,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被评为“海南省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网络、公共计算机和高等数学等课程被评为“海南省精品课程”。
为了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康耀红亲自牵头建立了每周一次的教授博士论坛、每学期不少于15场的学术报告等学术交流制度,邀请校内外、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与本院师生进行学术交流,从而提高了师生的科研水平。他还采取有力措施,先后引进了6位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博士、教授和多位硕士,在职培养两位博士、多位硕士,使学院师资队伍力量得到加强,学术梯队结构日趋合理。
作为学院院长,康耀红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视为教师教育的灵魂全力加以推进,提出了“勤耕苦读、求是致远,崇德尚才、止于至善”的院训和办学理念,积极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优良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经常深入师生之中,做细致思想工作,注重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德育教育和法制纪律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采取有效步骤进行专业和成才教育。这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使学院的人文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康耀红还充分利用教师聘任、职称评审、教师节和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等过程,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宣传教育、组织检查、座谈讨论、征求意见、评比表彰等活动。形成了整个学院齐抓共建师德师风的良好氛围。一方面通过各种活动,借以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文化素养、科研水平、伦理道德等素质才能,要求教师一身正气,一专多能。另一方面狠抓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的带教方式,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正是由于有了一支爱岗敬业、精心育人的优秀教职工队伍,有了一种团结进取、奉献拼搏的教育团队精神,才使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得以快速健康发展,多次被评为“海南大学师德师风建设的先进单位”。
在2006年第20个教师节前夕,康耀红被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这是对他个人躬身教坛的高尚师德师风的褒奖,更是对他注重教师队伍师德修养建设,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