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12-05-03 浏览量:29
新华社记者周文林
联想集团日前首次对外透露了其“PC+”战略,以实现从传统PC领域领先厂商到“PC+”领域领先厂商的过渡。此举从一个侧面显示PC厂商在四屏融合趋势下对未来市场的主动布局和行业主导权的争夺,不排除今后会有更多PC企业实施类似战略。
根据联想透露的“PC+”战略信息,联想认为PC产业已进入到“PC+”时代,从智能手机到智能电视等不同类型的设备,都能拥有像PC那样的计算、存储和网络通信能力。联想将推出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和智能电视四类屏幕的产品,通过与乐云服务的融合,实现向“PC+”领域的过渡。据悉,这是全球主流PC厂商中率先明确提出“PC+”战略的厂商,其战略意图受到业内关注。
实际上,关于“PC+”的理念并非联想首创。自去年以来,在全球业界对于传统PC产业走向的关注中,关于“PC Plus”或“PC+”的概念成为行业热词。微软公司相关专家去年8月表示,PC时代远未结束,电子书、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只是对PC的一种补充,因为这些设备在内容创造和合作交流上不如PC。国际知名调研机构IDC的专家奥多奈尔认为,目前产业界正处于“PC+”时代。物理键盘仍非常重要,对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的高端应用还非常普及,平板电脑和pc各自有自己的领地,但未来两者的协同将日趋紧密。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在“PC+”时代,多种新型设备应运而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等,无论尺寸大小,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内容已成为它们的主要功能和应用。同时杨元庆认为,传统的PC不会被取代,因为它依然具有创新的空间,但是,“从传统PC拓展到电视、手机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消费化的趋势也已显而易见,联想必须很好地顺应这些变化,在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领域快速突破,建立起新的竞争力。”
“PC+”战略从一个侧面看,是PC厂商在移动互联和四屏融合趋势下对行业主导权的争夺。从某种程度上看,由于在运算、芯片和软件产业方面更具优势,因此传统PC行业的厂商相比手机、电视等厂商,在移动互联时代具有相对更强的转换实力。但其能否转型成功的关键仍在于能否及时推出适应用户需要的产品和功能,以满足消费者在移动互联时代日益增长的新需要。
实际上,近期PC厂商也一直在谋求变化,以告别传统的PC产品。根据IDC的数据,2011年中国整体PC市场出货量增长13.5%,其中2011年一体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03.7%,占整体台式机7.8%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作为PC厂商拓展“PC+”市场的重要内容,近来超极本成为PC厂商竞逐的新战场。超极本是由英特尔联合PC厂商共同推出的一种全新类别的个人计算机。与传统笔记本电脑相比,它拥有更强性能、更纤薄的设计和更长的续航时间,同时它集成了平板电脑的应用特性与PC的性能,可以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英特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球超极本市场正呈现快速发展,预计今年全年将有超过75款超极本上市。
据悉,联想的“PC+”战略将首先在中国市场展开,然后逐步扩展到海外市场。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亚太拉美大区总裁米尔科表示,根据这一战略,联想在传统个人电脑领域将有一系列创新产品在全球陆续上市。同时在移动互联领域,将在国内市场推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三条产品线的全新组合。同时,联想将借助在中国积累的丰富经验,大举进军海外智能手机市场。
“在许多海外市场,用户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类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例如在印度尼西亚,越来越多的用户正从传统的非智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过渡。联想下一步的重点,是在当地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力的建设。其中,联想会选择一些国家和市场重点布局,之后再在其他区域进行扩张。”米尔科说。
从数据看,PC的增长态势仍会继续下去。IDC预计中国PC市场2012年度出货量将达到7894.9万台,年增长9%。不过可以预计的是,今后的PC产品将更加具有移动互联性。不论各个领先的PC厂商是否出台名为“PC+”名称的策略,其核心发展内容都有可能是相似的,即在移动互联市场上推出更多创新的PC及相关产品,超极本只是一个开始。而在这个过程中,未来关于PC的定义或许会越来越模糊。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