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近物所中能区类弹碎片产生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物所中能区类弹碎片产生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    发布日期:2012-05-03    浏览量:29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国家实验室的次级束流产生装置(RIBLL),通过磁刚度扫描方法,对57 MeV/u的40Ar束流在9Be和181Ta靶上反应产生的前角区类弹碎片进行了研究,测到了Z>8核区近百种核素的动量分布和截面信息。

  实验结果表明,在这一能区,碎片的高能部分主要来源于弹核碎裂过程,而在低能端,存在弹核碎裂和核子转移等其它过程的竞争。实验测到的碎片产生截面同EPAX2经验公式和AA模型计算结果相比较,在稳定线附近符合较好,但在远离稳定线区域,特别是丰质子区域,计算结果过高地估计了碎片截面。研究表明,在这一能区,碎片产生截面存在靶核相关性,即相对于9Be靶,181Ta靶更容易产生丰中子和丰质子碎片,这种现象随弹核能量的增高而减小,这是核子转移过程和退激发过程等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揭示远离稳定线核素的性质,是当前核物理和天体物理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推进这一研究的重要工具——放射性束产生装置,在应用过程中却受到很大制约,其原因在于对相关反应机制缺乏了解。因此,研究前角区类弹碎片的产生机制,对于改进放射性束产生装置和实验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结果发表在Physics Review C 85, 024621 (2012)。

图1: 57 MeV/u的40Ar与9Be靶作用,RIBLL磁刚度为2.5Tm时,测到的粒子鉴别谱

图2: 57 MeV/u的40Ar与9Be和181Ta靶作用,类弹碎片的产生截面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