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江苏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8-09 浏览量:4
近年来,江宁区全力推进以紫金(吉山)、紫金(方山)、紫金(江宁)三个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和东山国际企业研发园(以下简称“三区一园”)为核心的“三创”载体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全区启动建设“三创”载体项目65个,累计开工面积377万平方米,其中“三区一园”开工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一期载体项目全部启动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已有32个“三创”载体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运营,累计竣工面积达163万平方米,其中“三区一园”竣工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招商工作同步启动,全区“三创”载体在谈各类项目逾200项,引进入驻孵化企业68家,80多项高端人才、项目、公共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已落户“三区一园”发展。
二、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是突出组织保障,机构建设选强配齐。在全市率先成立“三创”载体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载体建设工作;“三区一园”均成立管理机构,并组建开发建设公司,负责紫金特区及研发园公司化运营。各街道、园区也成立专门班子,由一名区管领导负责区域载体建设,并设立了载体综合管理运营机构,负责已竣工载体的招商、运营工作。
二是突出规划引领,方案设计及时优化。按照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四个核心要素,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公司参与“三创”载体项目的规划设计,体现江宁特色。目前,“三区一园” 整体建设方(预)案已编制完成并报市特区办,相关街道负责的“三创”载体项目规划设计工作也正积极推进。同时,按照错位发展原则,各载体正抓紧研究发展特色。
三是突出培训实践,人才培养同步推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实施“全区科技创业特别园区(‘三创’载体)建设与发展培训班”、“全区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学习研讨班”和“全区转型创新发展苏州培训班”等多期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负责载体建设干部员工600多人次,并成功选聘5名高管任职于“三区一园”管理层。
四是突出项目储备,招商引智齐头并进。积极开展科技招商活动,先后组织相关街道、园区和载体赴香港、印度、澳大利亚、台湾等地举办招商活动,组织“三区一园”在重洽会、留交会等会展上布展。全力集聚高端平台,“两部一省”科教结合南京通信与网络产业创新基地已落户并启动建设,南药研究院“生命科学专业孵化器及公共技术平台”正式签约紫金(方山),多个技术平台服务项目正积极推进,刘韵洁、王曦、章方良等一批院士、“千人计划”专家及其研发团队落户载体发展。
五是强化品质提升,资质品牌加快认定。积极推进品牌建设,精心组织区内载体申报、认定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产业创新中心等资质,并取得较好成果。目前,宁东智能电网孵化器、J6软件创意园已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孵化器,滨江科创园、清华大学启迪科技园已分别被认定为市级科技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
三、下一步打算
下阶段,江宁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按照“高端定位、特色制胜和统筹推进”的导向,全力推进以紫金特区、研发园建设为核心的具有鲜明江宁特色“三创”载体建设。
(一)在创业创新载体建设上再提速。突出“三区一园”的核心地位,认真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加快推进在建载体建设,确保年内目标不折不扣完成;坚定实施精品战略,遴选180广场、翠屏科创园等载体申报各级孵化器、加速器,组织实施紫金特区及研发园内在建公共平台申报组建和认定工作,全面提升“三区一园”的内涵、品质与形象。借鉴和汲取先进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加大对载体运营管理模式研究探索。
(二)在政产学研融合发展上再深化。推动“三区一园”与区内外高校共建大学科技园、战略性产业创新中心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实现校、地双方资源互补,重点抓好“两部一省”科教结合南京通信与网络产业创新基地的建设运营;推动科研院所研发资源的开放利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激励政策,引导科研院所、高端研发平台向区内载体、创业企业开放;组织区内载体,深入高校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在江宁创业。
(三)在优精创新项目引进上再集聚。拓宽招商、孵化、引智的路径,采取召开推介会、举办专业论坛、开展联谊沙龙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推介江宁创业创新载体品牌优势,吸引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到载体创新创业;加强政策研究,积极指导街道、园区研究制定符合本区域实际的扶持举措;精心组织开展各级高层次人才申报工作,并严格兑现扶持政策;努力实现区内现有资源的共享,推动特区、研发园先导区建设。
来源:江宁区科技局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