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全城杀鸡”:生病才动刀不如平时多动脑

“全城杀鸡”:生病才动刀不如平时多动脑

信息来源:中国科技网    发布日期:2013-04-12    浏览量:4

  “人类永远无法消灭禽流感病毒,病毒将与人类共存亡。”说这话的是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教授颜培实。面对南京全城杀鸡的一纸政府令,他有话要说。

  乍一听这话似有点帮着病毒说话,但是颜培实的一番解读又让记者释然:“不论是禽流感病毒还是人流感病毒,它们都是病毒的一种。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病毒,病毒很可能在第一个细胞进化出来时就存在了。病毒寄生在宿主身上,比如人或者动物,除非人类让所有禽类都灭绝,否则无法消灭禽流感病毒。”

  其实说到这,大家都能明白颜培实的话外之音了:且不说能不能轻易灭绝某一物种,即便灭绝了,拥有超强复制和进化能力的禽流感病毒可能早已转移到新的宿主上。人类想要通过杀鸡宰鸭这种办法跟病毒这个地球上的“资深原住民”打一场人民战争,结果不言而喻。

  “全城杀鸡”是鸡的错还是人的过

  其实不论全城杀鸡也好,永久关闭活禽交易也罢,在颜培实眼里都是应急处置措施,甚至快速上马与H7N9相关的研究项目,把药典里相关的药物都罗列出来供全民保健,也被颜培实归于这一类。

  他认为,这些应急措施不能说不对,公众大可不必对出台这些举措的部门口诛笔伐,至少出发点是好的,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明知每年冬春季是流感高发季节,为何不早做准备提前研究科学安全有效的处置办法,而是这样年复一年的“病急乱投医”呢?

  其实这并非新鲜话题,早在2005年禽流感暴发时颜培实就说过这个观点,但是我国相对落后的传统畜禽养殖方式和南方地区特有的消费饮食习惯,限制了从养殖、流通环节防治禽流感的举措效应发挥。

  比如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农村甚至少部分城市还存在家庭散养鸡鸭等畜禽的现象,这些鸡鸭既没有任何人工免疫措施,又无法避免与迁徙的候鸟有接触,从而造成了当前我国禽流感不断高发和不断组合变异的态势。

  而活禽交易、现买现杀也是南方人偏爱的消费饮食习惯,这种传承了成百上千年的地域饮食文化,使得超市里便宜不少的加工禽制品少有人问津,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或许仅仅只是饮食风味的少许差异。

  正是因为家禽养殖、活禽交易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转变,而全城杀鸡也不能灭绝禽流感病毒和传播渠道,那么我们就应该认真思考科学应对禽流感的举措。

  生病了才动刀不如平时多动脑

  “2009年3月至4月,墨西哥和美国都暴发了甲型H1N1流感,但是死亡率却相差巨大。”颜培实说。

  在那场波及全球的流感疫潮中,率先暴发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当数墨西哥和美国,但是仔细研究各国上报世卫组织的确认人数就会发现,美国的甲型H1N1流感死亡率远远低于墨西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拥有健全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墨西哥卫生部长在反思时也承认,许多病人送到医院救治时已经发病7—9天。

  防治禽流感的举措也不妨参考一下人流感。由于欧美人群对流感病毒极为敏感,因此欧美各国都在花大力气研究流感疫苗,由于人流感的病毒也是不断组合变异,所以每年2月份,世卫组织召开一次专家会议,确定下一个流感季节北半球流感疫苗推荐毒株。毒株的确定是根据前一年分布在全球的流感监测网络分离的毒株情况推断出来的。与前一年推荐毒株相比,可能会替换其中的1株、2株甚至3株,极少数情况下也会出现不替换毒株的情况。各厂家获得毒株后开始迅速投入疫苗的生产,然后疫苗通过批签发后就可以直接上市,用于当年流感季节的预防。

  颜培实认为,说到底这禽流感不是新鲜事,有许多其他流行病的防治措施可供借鉴,各相关部门还是应该多做基础性工作,少些临时抱佛脚的应急举措;同时,人感染禽流感也并非是谈虎色变的大规模的流行病,从1997年首次发现人感染禽流感以来,全世界总共才感染了600多人,致400多人死亡,媒体应多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公众也应不断增强卫生意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科技日报》(2013-04-12 一版)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