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撒切尔与“产学研”

撒切尔与“产学研”

信息来源:中国科技网    发布日期:2013-04-12    浏览量:4

  撒切尔有句名言:“科学家要有工业概念;企业家要有科学头脑。”就是针对她执政时科研界表现出的“英国病”——“产学研脱节”。当时英国基础科学成果极多,诺贝尔奖也不少;另一方面,工业技术大大落后于美、德。

  归根结底,是英国科研人员热衷于待在学院里写论文升职,却不太瞧得起在企业里转化成果。

  撒切尔对科研院所很熟悉。她毕业于牛津大学化学系,之后在塑料公司里搞科研。任首相前她是教育和科学大臣。她退休后曾说:“我首先是科学家,然后才是政客。”

  这位前科研人员,搞起改革来力度很大。她执政时,英国政府大幅削减科研经费,很多长期科研项目叫停。撒切尔并非轻视科学,她认为现代生活要感谢科学家,且重大成果都是产生于基础科研。但她也执意认为:科研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

  撒切尔推进的多项立法,意在把科研的指挥棒从政府传给企业;逼着科研院所自谋生路,逼着企业提高R&D比例。她卸任后,后任梅杰继续这一思路。这使得研究机构大量合并和私有化,包括一些著名的国家实验室。改革一直持续至今,即使工党上台也没有倒退。

  英国科研院所改革的目标、办法和社会背景,跟中国颇有相似之处。引起的困难和阻力也大致类似。由于英国比中国早几年,不失为中国改革者参考的对象。

  1989年12月,撒切尔在一次演讲中,曾用三千来字,把她对基础研究、经费分配、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形式等问题上的见解讲得很清楚。中译文发表在《中国科学基金》1990年的第三期上,有兴趣的人可以找来看一看。

  《科技日报》(2013-04-12 一版)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