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江苏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3-27 浏览量:40
近年来,海门市微小企业不断发展,现在海门微小企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技部门将在帮助微小企业解决缺人才、缺技术等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1、着力提升微小企业创新能力。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与以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微小企业进行产业节点技术创新。逐步建立起成果转化风偿补偿机制,重点做好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专项贷款扩面增效,提高项目的贷款额度,解决企业转化科技成果融资难的问题。每年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产品(技术),推动传统制造业微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支持更多微小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同时积极探索科技金融创新,力争在引进创投基金、设立科技支行,成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上求突破。
2、引导微小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从全市微小企业中遴选出部分企业参与“金花节”及首届海门“科技节”等推介会,“海门市产学研深度洽谈会”、“院士专家海门行”等系列产学研活动,加快外来资本、技术与海门市微小企业嫁接,大力推动微小企业发展创新型经济。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重点组织小分队与相关高校院所进行对接,有的放矢地开展合作,攻克技术难关,提高微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定期组织微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技术交流、设立研发基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企业技术水平。
3、帮助微小企业加快创新人才集聚。营造良好的激励机制和成长环境,在实践中造就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围绕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完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选用机制,完善导向化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和实施要素参与分配的模式,鼓励各类人才的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与资本一样参与收益分配。结合国家“千人计划”、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南通市“江海英才”及海门市“东洲英才”引进等计划的实施,加大各类优秀人才评选奖励力度,开展“海门市科技功臣”评选活动。实行创新型人才柔性引进政策,为微小企业开设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以企业为重点、项目为核心、成果为标准,不断创新完善人才引进培育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培养研究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开展“专家服务小企业”活动,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专家定点服务试点,探索专家服务微小企业长效机制,帮助微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4、强化微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继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体系,强化专利工作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强政策的宣传引导,充分挖掘专利产出的潜力,提高专利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制定有关专利技术产业化的优惠政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正确的政策导向,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鼓励微小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和申报专利,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制定符合微小企业特点的品牌培育体系,引导和支持微小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搭建专利转化服务平台,拓展服务领域,对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进行全程服务。采取专项整治与经常查处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方法,查处打击专利侵权、假冒专利行为,净化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各方面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5、推动微小企业建设创新载体。围绕“平台为本、人才为根、环境为源、产业为基”的思路,按照“六有”(有场所、有人员、有装备、有投入、有特色业务、有专利技术)要求,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以“四大园区”为核心,加快推进海门市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宣传、加强指导,推动平台的推广使用,鼓励各类研发资源、科研仪器、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向微小企业开放。
来源:海门市科技局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