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浙江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3-29 浏览量:34
3月23日,吴兴区八里店镇久立工业园内,一批新型不锈钢管试制产品正在接受“验身”。投资3000多万元的“久立”研发大楼自去年投入使用以来,为新产品的研发创造了条件。“这还是我省不锈钢管行业的新产品、新技术研究中心和材料试验中心。 ”“久立”的一位工程师介绍道。
前不久,浙江大学几位专家来到“中味”的酿造车间,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交流育壮“黄樱椒”的项目。这个“黄樱椒品种提纯和割士技术”的合作项目是继浙江大学和中味公司合作开发出“天下第一椒”——黄樱椒之后的又一次技术合作。“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浙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中味”负责人深有体会地说。
像这样由企业出资上百万元打造研发中心,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授、专家将讲台、实验室搬进企业车间的事例在我市举不胜举。
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首创地,近年来,我市在引导推动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无缝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成效显著。截至目前,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我市企业共建的创新载体已达22家,涉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据市科技局统计数据显示, 22家创新载体计划总投资14.75亿元,累计引进高技术人才362人,已完成研发项目8项,产生效益1.28亿元。
伴随着创新载体的建立,不少科技合作项目也喜结硕果。浙江恒基光伏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与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建材型晶体硅光伏组件的研发应用”,该项目通过改进封装材料和技术提高了晶体硅光伏组件弱光下发电效率,可以明显提高在阴雨天的发电量,实现组件量产推广后,预计年增产值达1.5亿元。去年底,双方还就“光伏系统与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和“光伏系统标准与应用实验室”两项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署正式协议。
在“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我市不断创新,使“产学研”与政企联动,从而逐步形成了具有湖州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和开放型区域创新的大平台。“一批批高、精、尖项目的实施,为湖州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来源:湖州市科技信息网)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