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黑龙江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3-30 浏览量:25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体内高灵敏度核磁共振成像、靶向给药、肿瘤热疗、基因输送等前沿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将磁性纳米粒子应用于人体内,普遍面临的困难是网状内皮系统快速摄取导致体内循环时间过短,无法维持有效的血液浓度和循环时间来完成对网状内皮系统之外的组织进行成像诊断与药物输送,已成为其医学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
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可存活长达120天而不被巨噬细胞吞噬,其细胞膜结构给予人们有益的启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蔡伟教授,受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采用仿生设计思想,通过原子引发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在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表面原位生成磷酸胆碱聚合物,模拟细胞膜的结构,磷酸胆碱聚合物在生理条件下与生物分子(如血浆蛋白等)有高度的匹配灵活性,可有效抑制血浆蛋白的吸附,几乎不激活任何排异反应,对维持氧化铁纳米粒子不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结果发现磷酸胆碱聚合物仿生修饰后的氧化铁纳米粒子不仅具有优异的胶体稳定性和血液相容性,且体内循环时间明显延长,有望给癌症和其它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
该项目在实施期间,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