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甘肃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5-02 浏览量:27
受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委托,省科技厅、财政厅于2012年4月24日组织有关专家对七里河区人民政府承担的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兰州百合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开发”进行了验收。在省科技厅于项目实施期间组织相关专家实地检查的基础上,验收组通过听取汇报、审查资料,质疑答辩,讨论评议并由中介机构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等程序,一致认为该项目全面完成了任务指标,同意通过验收。
《兰州百合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开发》项目是2009年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推荐上报,由科技部、财政部批准立项,项目实施期为三年,项目计划总投资438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付专项经费170万元。
七里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此项目作为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产业,依靠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和实现富民强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成立了领导小组、专家咨询指导小组和技术工作小组,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切实保障了项目按期完成合同建设任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比较优势,以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细化为目标,从兰州百合品种改良、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百合鳞片繁育技术推广、百合新产品研发、百合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农民科技培训等方面入手,致力振兴和壮大兰州百合这一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了特色优势产业的提质加速,实现在富民中强区、在强区中富民的目标。截至目前,项目基本实现了经营规模化、品种优质化、产品无害化、供应洁净化、管理科学化、效益优良化,科技富民强区行动计划项目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彰显。全区百合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业优势也随之凸显,民“富”区“强”的综合效应已得到较好的体现。
项目实施期间,建立了25个新品种示范点,面积达3200亩。认定了“冰清”和“玉洁”2个百合新品种,并利用组培技术对两个新品种进行扩繁,扩繁种苗56万余株;建立兰州百合优质种球繁育示范基地4个,面积达1350亩,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4.2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8%以上;筛选出生物农药7个,推广面积达3670亩;配方施肥面积达到23500亩;开发出2种百合专用肥;建成无公害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35个;农民人均百合收入2965元,占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的38%。在无公害示范基地建设中,严格按照无公害操作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示范区内每个种植户配发《科技富民强县无公害生产培训教材》、《兰州无公害百合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百合生产手册》各一本、生产技术光碟一张。围绕百合鳞片繁育基地、新品种试验基地、无公害基地建设,广泛开展百合优质种球繁育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无公害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5期,培训科技示范户3万多人(次)。建成“兰州百合网”,建立了西果园、魏岭乡、黄峪乡、阿干镇、八里镇、彭家坪覆盖全区种植区的“18个兰州百合信息采集点”,架起了企业、市场、农民之间信息沟通交流平台。截止目前,全区百合留床面积达4.2万亩以上,产量达到1510万公斤,百合加工人员达2500多人。
通过项目的实施,延伸了特色产业链条,构建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了科技富民强县长效机制,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提升了科技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