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象州:科技之花分外红

象州:科技之花分外红

信息来源:广西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5-10    浏览量:8

  近年来,象州县围绕“科技兴县”战略,加快高新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项目建设,科技广泛应用到田间地头、企业工厂。2011年,该县再次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并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先进县称号。

  科技入企 工业蓬勃发展

  几年来,象州县围绕做大做强钡盐化工、制糖及综合利用、茧丝绸加工、林产品加工“4个10亿元”产业工程,大力推进科技入企,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据统计,2011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91.4亿元,工业增加值33.9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

  该县先后促成华佳丝绸公司、联壮化工、东糖石龙公司、浙江丝绸之路、莲桂纸业、太粮米业、红枫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与清华大学、中国农大、华南理工大学、日本蚕桑专家、苏州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区蚕业总站、区检验检疫局、柳州自动化研究所等区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2010年至今,全县共投入1.84  亿元,开发工业新产品6个,引进开发工业先进技术5项,转化科研成果3项。此外,指导、帮助企业申报上级科技项目16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达194万元。

  联壮化工通过改扩建,钡盐系列新产品荣获高新技术产品称号,畅销20多个国家和全国30多个地区。太粮米业公司引进来自具有当今国际顶尖水平的瑞士布勒集团、英国索特克斯公司和日本佐竹公司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生产工艺居国内领先水平,生产的“鸣象”牌大米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联壮化工公司、华佳公司和红枫科技公司3家企业荣获国家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同时,有广西博华食品有限公司“博华”牌白糖系列、红糖系列;广西象州联壮化工有限公司“神象”牌、“象星”牌;广西太粮米业有限公司“鸣象”牌等获得广西著名商标。

  科技进村 农业增效增收

  象州县突出抓好农业科技的创新,先后实施了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优桑优蚕优茧产业开发与示范》项目、国家桑蚕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广西蚕桑优良品种产业化项目,广西(桑蚕)科技重点示范县等11个桑蚕项目,并顺利通过相关部委验收,有力地促进桑蚕业的快速发展。2011全县种桑面积达24万亩,养蚕76万张,产茧达61.2万担,鲜茧收入9.79亿元,蚕农人均养蚕收入3948多元。全县人均有桑面积、人均产茧量位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该县全力做好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和乡镇信息服务站、示范村和协会建设,积极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先后开展阳光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业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把甘蔗、桑蚕、水稻等种养技术送到农民家门口,使农民不出家门就能学到致富技术,掌握致富本领。去年,全县共引进推广新技术10项、新品种5个,实施科技示范项目15个,建设示范基地23个,开展各类种养技术培训班85期,聘请专家讲座6次,培训农民1.79万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0多份。

  科技的引领,助推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全县现已形成桑蚕、甘蔗、优质谷生产三大农业支柱产业。2011年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33.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905元,分别增长增长6.79%、16.1%。

  与此同时,象州县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2011年,全年组织专利申请受理量达24件,比上年增长71.4 %,获专利授权13项,比上年增长160%。在全区县(市)级排名第29位,比2009年前进了30位。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