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云南省新科技奖励政策解读

云南省新科技奖励政策解读

信息来源:云南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7-18    浏览量:4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我国的科技奖励事业也快速发展,奖励科技进步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政策和制度。

  抓环境,强化科技奖励的政策导向性

  为了适应建设创新型云南的发展需要,从2008年以来,科技厅就着手开展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调研工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完成了《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实施细则》的研究和立法审定。《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实施细则(试行)》于2010年7月13日起施行。

  新的《奖励办法》和《实施细则》认真实施国家和云南省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政府科技奖励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奖励,促进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积聚;完善科技奖励的条件标准,延长成果应用时间,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完善科技奖励推荐评审程序,提高评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公开度,保证科技奖励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完善科技奖励监督机制和处罚机制,提高报奖者、推荐者、评审者及评审组织者的自律意识。以提高科技奖励的权威性和公正,营造创新环境,激励科技队伍,推动创新型云南建设。

  新的奖励政策的特点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奖励类别和奖励等级的“两多”调整。从奖励类别上,分杰出贡献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合作奖五大类,将科技创业和科普成果纳入科技进步奖的范围,对科技创业者给予特别奖励;奖励等级上,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增加了特等奖,形成了四个奖励等级。

  二是奖项数量和奖金数额的“一减一增”调整。新办法规定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总数不超过200项,比老办法减少20%;但奖金数额大大提高,杰出贡献奖奖金300万元,其中属获奖者个人所得的数额提高到40万元,特等奖和科技创业奖奖金25万元。一等奖15万元,二等奖8万元,三等奖3万元,分别增加150%、100%和50%。

  三是奖励对象扩大,破除本土意识,开放合作广纳贤才。除了对云南省区域内的组织和公民给予奖励外,对云南省行政区域外的公民和组织,只要对云南省科技进步和创新做出了显著贡献,也一视同仁给予奖励,这一规定,进一步扩大了我省科技奖励在全国的知名度。

  四是奖励重点,突出科研工作第一线的科技人员。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不得作为省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组成部门,不得作为省科学技术奖的候选单位。

  五是突出创新主体。对在创办、领办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显著效益,对本地区、本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和良好示范作用的科技企业家,按照特等奖级别给予奖励。

  建机制,推进科技奖励工作改革创新

  近几年省科技厅进一步加大科技奖励评审工作的改革力度,积极探索科技奖励评审手段、方法和程序创新。

  一是强化科技成果应用的实践检验。调整申报条件的门槛要求,延长科研成果申报的应用年限,充分接受实践检验和市场考验,从时间上约束科技成果完成人员急于求成、粗放浮躁行为的产生。

  二是完善科技奖励评审专家选择机制。自主研发了云南科技奖励网络评审系统,按照专业匹配原则,进行计算机识别的评审专家选择。应用计算机手段和信息化优势,从评审手段和方法上减少人为因素。

  三是推进科技奖励评审信息化建设。通过科技奖励网络评审系统的应用,真正实现了网络推荐、网络评审、网络管理,包括同行专家初评、省外专家评审、专业评审委员会评审和科技奖励委员会的审定工作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大大减少纸质材料的浪费和搬运成本,体现了节约、高效和科学管理。

  四是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审程序。通过同行专家网络初评,专业评审委员会评审,再对推荐为特等奖、一等奖的项目进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综合评审,最后还要对推荐为特等奖和一等奖的项目再次邀请省外专家进行评审,以实现更加客观,公正,真正反映研究水平,在省区之间具有可比性,为冲击国家奖打基础。

  五是建立科技奖励工作信誉管理制度。加强科技奖励评审专家的信誉管理,应用科技奖励计算机管理,在科技奖励评审工作中,发现评审不公等情况,对于评审专家的不良行为,科技奖励办公室都其记录在案,纳入不诚信专家名单,从科技厅专家库中除名,以增强评审的公正性。

  六是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的社会监督。实行“两个阶段三级三次”公告制度。在推荐环节,实行项目完成单位、推荐单位和科技厅三级三次公告,公示内容增加了项目简介和相关证据;在科技奖励委员会审定以后,对审定结果再次进行三级三次公告。充分接受社会监督,把监督工作贯穿在科技奖励工作全过程。建立纪律监督、社会监督和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科技奖励工作监督机制,实现了科技奖励工作的全过程监督。

  七是加强科技奖励的“查重查超”工作。应用云南省科技奖励历史资料数据库对推荐项目及支撑材料进行查重,防止重复报奖、重复使用报奖材料以及主要候选人在同一年度申报两项以上成果;开发科技奖励评审系统论文识别功能,防止候选人搭车;。通过这些措施和手段,防止和限制科技界出现的剽窃、造假等科研不端行为,克服急于求成、粗放浮躁行为。

  显成效,科技奖获奖项目折射出云南省科技创新政策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新的奖励办法施行以来,云南省科技奖励项目呈现新的特点和亮点:

  一是获奖单位和人员的多元化。除了云南本省的单位和人员以外,还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2个省外著名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161名科研人员,适应了我省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桥头堡建设战略目标的发展需要,体现了我们的科学技术奖励,重在奖励为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科技成果,体现广纳贤才的开放意识;

  二是获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益显著。如获2011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的“低纬高原地区(云南)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及研究开发”成果,项目主持人朱兆云所长带领科研人员历经12年,行程40余万公里,拍摄原生态彩色照片近16万张,采集标本1万多种5万余份,系统摸清了低纬高原地区(云南)天然药物资源现状,发现新药用植物资源451种以及93种药用植物新的分布地,对70种影响较大的重要天然药物的药用历史、资源情况、生态环境、品种质量、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查清其栽培情况,绘制适宜栽培推广发展图70幅;编研专著《云南天然药物图鉴》8卷,约320万字和《云南重要天然药物》2卷,约120万字,从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点的基原、生态适应性、功用、民族民间应用情况以及现代研究等多方面对每种药物进行系统的调查整理和评价;首次建成4012种低纬高原地区(云南)天然药物资源共享信息数据库和70种重要天然药物共享信息数据库;发表相关论文12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5项。新增产值4亿元,新增利税4000万元。

  三是获科技进步奖项目90%以上是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成果,其中企业作为第一获奖单位完成的项目占34%,体现了企业是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创造的主体,同时显示出广大科研人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企业和产业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多赢结果。

  四是在获奖人员中,45岁以下中青年占到6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56%,企业的获奖人员占获奖者总数的22%,体现了科技奖励已经成为发现、培养和凝聚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

  五是奖励类别,增加了对科技创业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家的奖励,有4位云南企业家获得了2010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创业奖,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三高:即高科技、高成长和产品的高市场占有率。如包文东创办的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仅仅7年时间就成为国内最大的锗系列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柏老六创办的曲靖博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的是万寿菊种植加工,也只用了8年时间,其叶黄素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0%左右,占国际市场产量的20%左右,成为全球最大的万寿菊叶黄素产品生产企业,在叶黄素产品价格国际市场上具有话语权;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其2006-2010年疫苗注册申报数量居国内同行业第一位,是国内唯一拥有两个细菌结合疫苗上市的公司。

  六是体现了对农业、民生、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重视,其中农业类获奖项目占了21%,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领域的获奖项目占了26%,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领域也占了15%;

  七是获奖项目中创造的知识产权达576件,其中专利、标准、软件著作权达527件,显示了获奖项目的技术水平及影响力有了很大提高,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通过科技奖励工作改革创新,在科技人员收获科研成果的同时,科技管理部门也收获了科技奖励工作改革的成果。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