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内蒙古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9-03 浏览量:4
中国科学家正在探讨如何将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保护史前岩画上。记者近日了解到,国家文物局科技专家组组长王丹华等人来到银川,对防治岩画病害的技术防范进行了论证。
分布在中国29个省、市、区的远古人类遗存岩画,遭受着日积月累的风蚀雨侵,面临着减少乃至消失的风险。在宁夏贺兰山麓,4.5万幅岩画面临着成片剥落的严重病害。而在其他地方,藏诸深山的岩画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岩石裂缝、酸雨侵蚀、颜色剥落、微生物侵蚀等病害。
“岩画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参观过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岩画点,他们也为岩画病害而头疼。” 被誉为“中国岩画之父”的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盖山林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在银川市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岩画学术研讨会,也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岩画保护”定为主题,与会的科技界人士提出了不少新的设想。
一个最有希望获得批准的方案是,对出现片状脱落、裂缝的岩画注浆。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徐飞告诉记者,类似的技术方案多次运用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云冈石窟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中,已经比较成熟。
他以贺兰山岩画为例分析说,中国西部温差大、日照强。当地但凡温度上升,湿度必然下降;但凡温度下降,湿度必然上升,这是很不利于文物保护的自然条件。贺兰山因吸附热量不同、膨胀期不同,岩石极易成片剥落。
“由于岩画与壁画有很大的不同,各地地理气候条件也有较大差异,我们对注浆原料精心配方,并在贺兰山岩画区的部分岩石上做了实验。”他说,这个实验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科研人员则提出了一种大胆的方案:运用纳米技术对岩画的表面进行处理,以此减少岩石对外界热量的吸附,以及雨水对岩画的侵蚀。
“类似运用纳米技术保护岩画的方案,令人眼前一亮。盼望一些成熟的技术早日应用到岩画保护中。”宁夏岩画研究中心主任乔华研究员说。
一些专家则表示,应用现代科技防治岩画病害应当慎之又慎。宁夏大学研究员杨满忠说,现代科技如应用不当,也会对岩画本身造成破坏。现有的技术方案会不会对岩画本身带来副作用,需要反复的实验、不断地完善。(完)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