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惠州市科技政策助推经济发展

惠州市科技政策助推经济发展

信息来源:广东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11-05    浏览量:4

  问:近年来,惠州市科技局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邹平生:我们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做的工作主要有六点:一是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无形推手”激发企业活力。近年来,惠州认真贯彻国家科技政策,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坚持以“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为发展方向,全力打造一批专业孵化器,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进创新研发机构建设。多年来,惠州不断加强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探索以多种模式建立创新研发机构,积极帮助、引导企业创建工程技术中心,实现“五个90%”:惠州90%以上的研究开发机构设在企业,90%以上的研究开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研发成果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专利申请在企业。

  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找到企业创新发展的“金钥匙”。 围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加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建设,惠州在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成果在惠州转化。

  四是发展新兴产业,垫高企业的“起跳高度”。 依靠科技创新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2010年惠州被认定为第一批“广东省LED产业基地”,通过“招、引、建”等方式,先后引进、培育了科锐、LG伊诺特、比亚迪实业、洲明科技、茂硕电源、雷曼光电、华阳多媒体等一批产值超过10亿元的LED企业,形成了以仲恺和大亚湾两大园区为中心的产业集群,目前惠州已成为广东省LED产业发展基础最雄厚、上中下游产业链条最完善的地区之一,2011年LED产业实现产值250亿元,占广东省的1/6。

  五是完善知识产权机制,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助推器。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实现了专利申请、授权量持续快速增长,专利结构不断优化,知识产权成为科技创新强有力的助推器。

  六是加强人才引进培育,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截至2011年年底,惠州市共有科技研发人员1.09万人,引进企业科技特派员298名,入驻全市133家科技型企业,为惠州科技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问: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惠州市科技局有哪些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邹平生:惠州具有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优势和广阔发展空间,目前惠州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1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9家、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广东省创新型(试点)企业21家、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138家。2011年,惠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219亿元,同比增长22.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5.6%,连续多年位居广东省第二位。同时,惠州市自主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2011年惠州市实现专利申请6029件,增长108.7%,增幅位列广东省第一,在全省总排名中向前提升1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96件,专利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当年PCT专利申请量达89件。

  为进一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近年来,惠州市先后出台了推进专利工作、产学研合作、人才建设、LED产业发展等一批政策规范性文件,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和产学研专项资金分别提高到每年1000万元和3000万元,设立了三大集团重大科技专项资金,金额为每年3000万元,为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问:针对目前专业镇发展中存在的创新集聚度较低、对外依存度较高、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等问题,惠州的解决之策是什么?

  邹平生:第一,在提升专业镇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自主创新是加快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力,是提升惠州市专业镇发展层次的关键因素。抓专业镇转型升级,就必须要抓好自主创新,推动发展方式从生产型向创新型转变,引导专业镇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加快形成新优势。首先要狠抓关键技术攻关;其次要加快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紧紧抓住惠州市建设广东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的有利时机,充分运用“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机制,实施“一校一镇,一院(所)一镇”行动计划。

  第二,在提升专业镇产业集聚水平上下功夫。首先,要建设专业镇集聚园区或产业基地。引导专业镇企业的集聚布局,引导企业进驻工业园区,共享基础设施,规范污染治理,减少重复建设,整体提供优质软环境和高效服务,完善社会配套与城镇功能配套。其次,要加强专业镇的商贸物流服务支撑。依托专业镇现有基础,以主导产业为载体,建设专业化产品的大区域集散中心,衍生发展产业配套的零配件、物资等方面的专业市场和物流市场。最后,要发展提升专业镇区域品牌,提高传统产业整体竞争力。

  第三,在完善专业镇发展服务体系上下功夫。首先,要改善专业镇产业服务软环境。在专业镇设立针对企业服务的集成业务窗口,梳理各级政府尤其是县、镇两级政府的工作流程,提高产业服务的效率。其次,要加快完善配套服务机构。建立专业高效的投融资服务、项目技术决策与信息咨询、业务与法务代理代办等配套完善的服务机构,为专业镇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最后,要加强行业协会建设。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