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江苏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3-02-06 浏览量:4
筑巢引凤促转型
300来个平方米,几十台电脑,画稿堆积如山——2月1日,走进位于南通科技园2号楼的研色家纺设计公司,一股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虽然只有二十来个设计人员,但凭借每月100款左右的原创花型,“研色”在本地家纺企业里的知名度日益提升。
36岁的沈小红涉足设计行业已经7年。去年10月,获悉南通科技园正在倾力打造家纺配套产业链,便毫不犹豫地将公司乔迁到这里。由于上下游关联企业众多,“研色”在短时间内取得长足的发展。
2009年,有着“孵化器”之称的南通科技园正式开园。短短3年间,园区一举实现从创业中心向创新中心、从综合孵化向专业孵化、从孵化企业向孵化产业的重大转变。而“研色”正是这一战略的受益者。
1200多名人才扎堆兴业
人才是南通科技园发展的动力源。自成立以来,南通科技园共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57人,吸引1200多名各类人才到园区内工作,有1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踊跃申报各级人才计划。他们有的来自国外著名学府,有的曾在全球知名公司工作过,具备核心技术和完整的知识产权。去年引进的邬荣领教授团队和王文博士团队,更是让科技园一举实现中组部“千人计划”和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零的突破。
把一个人的遗传基因数据、身体指标、周围环境状况输入模型中,根据该模型以及配套软件的测算,就可以迅速预测这个人将来的健康状况,这并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而是来自当前国际前沿的一项研究和实验。
开创这项研究的人就是北京林业大学计算生物学中心主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统计遗传学中心主任邬荣领,他发明的这个模型叫做功能定位模型。
20多年来,邬荣领一直在进行林木的遗传育种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邬荣领的功能定位模型已经超出林木的范畴,其在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大豆)、动物(包括老鼠、狗)以及人类生长发育基因调控领域都得到较好应用。
去年,由邬荣领领衔的江苏远鹏基因组研究院在南通科技园落户。“我们的功能定位模型可以揭示很多隐藏在基因里的秘密。”邬荣领说,有了这些数据之后,就可以确定一个生物体的基因位置和调控方式,从而也就能够了解到它未来的一些发展趋势。
像邬荣领一类的高端人才还有很多。南通科技园董事长沈风雷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共有4人入选省“双创计划”,3人入选省“博士集聚计划”,10人入选“江海英才计划”。
优质服务是最好的创业环境
如何才能让人才安心创业?南通科技园的回答是“贴心服务”。
张健欣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2007年,他放弃在日本公司的高职、高薪,回上海创业。短短5年间,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功能检测一体机,并申报5项发明专利。2011年3月,经过考察,张健欣在南通创办江苏秦拓微电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设备的研发生产。
当问及为什么会选择科技园时,张健欣的回答只有两个词——“真诚、热情”。他说,来园区时,发现园区管理层为人都很实在,因此只用半天时间,张健欣就作出了选择。
泽臣复合材料科技公司董事长郭长庆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专注研究可耐磨性复合材料。在公司初创期间,园区协助郭长庆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争取扶持资金187.5万元。因为国家和园区的鼎力支持,“泽臣”很快就研发出Fe-Cr-B合金双金属复合材料,业内专家称之为“继高铬铸铁之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铁基耐磨材料”。
郭长庆告诉记者,每年国家、地方都会有各类科技扶持项目,但是通知的下达往往具有滞后性,让企业措手不及。落户科技园后,工作人员手把手教地进行辅导,甚至一个字一个字的审核,有时对标点符号、文章排版格式都很严格,因此大大提高了申报的“中奖率”。
仅2012年,园内企业就获得国家扶持资金700多万元。
从孵化企业到孵化产业转变
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在各路精英的支撑下,科技园已形成以微电子与传感、纺织新材料、生物技术、软件和服务外包为主体的产业格局,成为南通市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新兴产业催生基地。
江苏蓝品科技发展公司是一家从事纺织新材料研发、推广和应用的企业,主要研发纺织功能性产品、功能性成品、半成品生产和功能性检测。在它的带动辐射下,上下游配套企业也纷至沓来。以此为契机,园区合理产业布局,健全完善产业链。
在沈小红所在的2号楼,就密布着各类纺织配套企业:以“缤纷汇”为代表的花型设计企业,以“点石概念”为代表的面料印花和款式设计企业,以“研色”为代表的材料涂层研发和解决整体产品方案的企业,以“阿普拉斯”为代表的印花机械设计及优化的企业,以“亚维检测”为代表的为纺织产业提供安全性检测的企业。
南通科技园现有的电子信息类企业占比55%,其中软件类企业70家,涉及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动漫制作、电子商务等领域。另有以微电子传感器为特色的企业9家,一批国内外知名高层次人才在此汇聚,形成从芯片的设计、研发、测试、制造到以传感器为核心,包括传感器上游配套材料及下游应用产品的贸易、展示、资讯服务乃至技术交易的完整产业链。
据沈风雷介绍,到“十二五”期末,南通科技园还要力争引进10名左右院士、“千人计划”等领军人才,博士生由现有的19人增加到100人。
来源:南通市科技局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