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内蒙古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3-03-21 浏览量:4
【背景解析】
我区发展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从资源条件看,我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有独特的草原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还有大草原、大森林、大沙漠、大湖泊等壮美的自然风光。
从产业基础看,内蒙古旅游业顺应国内外旅游发展的大趋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建设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等重大发展机遇,实现了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内蒙古实际的特色旅游发展路子,已发展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旅游区域。2012年,全区旅游业总收入突破了1000亿元,达到了1128.51亿元,实现了新跨越,迈上了新台阶,成为我区发展最快的经济产业之一。目前,我区已经形成了以草原观光、民俗体验、沙漠休闲、森林生态与边境旅游为主体的,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在自治区4条精品旅游线路的总体格局下,形成了呼包鄂地区、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阿拉善以及赤峰克什克腾、通辽大青沟、乌兰察布格根塔拉和岱海等几个重点旅游区域。我区现有旅行社835家;旅游景区639家,其中A级旅游景区达到263家;旅游餐饮单位1018个,其中星级饭店320家;旅游运输单位61个;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单位313个。全区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有23.6万人,间接从业人员117.86万人。
【采访手记】
2002年到2012年,自治区旅游业总收入从82.2亿元增长到1128.51亿元,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振奋。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当前,我国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期,正在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必将为我区旅游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发展机遇。丰富的资源优势,扎实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些都意味着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恰逢其时。
【各方热议】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杜淑芳:我区提出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其发展也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的要求。内蒙古旅游业将更加强调文化元素注入,将更加凸显“休闲度假”的旅游功能。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王亚峰:我区旅游业发展这么多年,重点一直是草原生态旅游、沙漠旅游、以乳业为主题的工业旅游等观光旅游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逐渐需要更多形式的休闲旅游产品。“基地”的建设,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迎合人们的消费愿望。
【黑龙江经验】
黑龙江省提出了加快推进“冰城夏都”特色旅游区建设,做大做强“冬季冰雪”、“夏季湿地”两道旅游“大餐”。在这里,寒冷成为一种资源,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漠河北极圣诞村、大海林中国雪乡……这些各具风格的冰雪旅游项目,让黑龙江冬季旅游产业红红火火。同时,哈尔滨举全市之力投资近百亿元,推进了“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建设。松江游以崭新形象面世,成为继冰雪旅游之后哈尔滨又一城市名片。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