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13-06-24 浏览量:4
6月17日,国内仅有的两家科技创新券实施者哈尔滨市香坊区、江苏省宿迁市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的专家们相聚哈尔滨,研讨科技创新券实施情况,同时为将科技创新券在全国更多地区推广出谋划策。
引导比补贴更重要
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铁成的话说,科技创新券为占有创新资源较少的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了必要的援助,缩小企业竞争间的差距,它所产生的是“反马太效应”。
“如何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券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科技创新券不是简单的“取富济贫”,在郭铁成看来,“引导比补贴更重要。”
“企业自筹配套资金不低于申请创新券资金的2倍。”哈尔滨《香坊区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这就调动了企业产学研投入的积极性、主动性。“据我们掌握,目前获得创新券的企业配套资金投入都达到了2倍标准,最高的甚至达到5倍。”哈尔滨市香坊区科技局干部拿出的数据证明,科技创新券的引导作用十分可观。
这样的引导式投入自然要非常谨慎。2012年8月,首批获得科技创新券的7个产学研合作重点项目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我们组织专家组对创新券申报项目进行了二次评审。”香坊区科技局纪升云局长介绍说,“创新券兑现前也要由专家组进行验收。”每个项目获得1张科技创新券,每券价值30万元。“只有项目按要求完成了,企业手中的券才能换成钱。”
近年来,政府对企业投入的创新补贴逐年增多,不过这些钱有一部分却被挪用。“科技创新券属于间接补贴,企业拿着券只能去换科技服务。”郭铁成指出,“这可以保证创新资金确确实实花在了创新上。”
兑换价值大于券面价值
2012年8月,哈尔滨鑫润公司接过香坊区政府给予的科技创新券的时候,正值企业科技资金投入出现短缺。“30万元不多,却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公司董事长高亚龙回忆起来仍唏嘘不已。鑫润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合作的“燃压机组熔模铸造高温合金叶片工艺研究”项目正是首批7个试点项目之一。
政府对科技创新券的监管虽然严格,却不是冷酷无情。“我们在对创新券项目的跟踪过程中发现这个项目非常有前景但资金短缺,影响项目的继续进行。”纪升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况,“经过慎重研究,我们最后决定先给企业兑现20万资金。”有了这笔投入,该项目才得以顺利完成,之后鑫润公司兑换到了剩下的10万元创新券资金,该项目的产品目前成功应用于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中的燃气轮机压缩机组。
高亚龙说,“当政府部门引入先进的管理政策对科技创新予以支持,企业所获得的远远超过创新券的面值。”
哈尔滨锅炉厂预热器有限责任公司获得科技创新券一年来,董事长张顺生明显感觉到了“政府职能正在发生改变”。“透过科技创新券,我们看到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和督促作用正在成为主导。”今年哈锅炉厂预热器公司又提出了四五个项目准备再申请科技创新券。张顺生说:“这券就是对我们企业科研人员工作的肯定啊。”
科技创新券=政府担保书
“有了科技创新券,我们的心里踏实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陈瑞润说,“我们凭券提供科技服务,有政府做担保,彻底解除了以往和企业合作的后顾之忧。”
2012年,香坊区成立了哈尔滨唯一一家财政全额拨款的香坊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企业和高校提供产学研对接平台。哈工大教授陈瑞润和鑫润公司第一次就是在这里“邂逅”的。
“你别说,当时我们心里还真是没底儿,成果交出去了得不到回报,不仅所有的科研投入收不回来,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陈瑞润的顾虑不无道理。不止哈工大,科技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高校在与企业展开科研合作时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不是成果交付了报酬一拖再拖,就是原本商定的价格接连被打了折扣。
哈工大与鑫润公司的合作有了科技创新券作保障。哈工大材料学院马上开始对企业产品试样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了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改进工艺使产品合格率提升了4.5%,仅此一项每年就为企业节约成本近百万元。
在陈瑞润看来:“科技创新券让我们看到了政府重视科技创新的实际行动,这对高校更积极主动的服务企业创新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实施科技创新券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大范围推广,还是一道未解的课题。郭铁成说:“制定适合区域状况的科技创新券实施政策才是关键。”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