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 发布日期:2013-07-26 浏览量:4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有所突破,在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上有所突破,下真功夫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并以此增强科技创新活力,带动产品、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对于稳增长大有裨益,而且还可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可靠动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更有力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旦与经济结合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最近,资本市场出现的两个新动向就颇能说明问题。一个是融合网络购物、生活助手与视频、影音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阿里盒子”推出,让一批概念股市值逆市大涨;另一个是资本市场上刮起了一波“微信支付风”,不少与“微信支付”有关的股票弱市飘红。看似不搭界的两个动向,背后有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信息技术与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发了投资者热捧。
长期以来,相当多的中国制造企业之所以始终处于产业链低端,将高额利润“送”给跨国公司,根子就在于我们企业的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不强。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频频挥动“双反”大棒,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此。尤其是时至今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达国家有意无意地将中国当作重要竞争对手,对我实施的高技术封锁势必比以往更甚,靠“市场换技术”显然行不通。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是我们当前和今后把握主动权的“单行道”,别无他路。
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面临的挑战还十分多。加快提高科技水平是一方面,坚决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让科技和经济更紧密结合,是另一个亟须花大气力的方面。目前,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仍未真正解决,许多科技人员还只求论文、样品,目的是评职称、晋级,“科研”是“科研”、“经济”是“经济”现象普遍存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而且由于体制分割严重,有限的科技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在一些战略方向性和关键共性领域,往往不能集中资金和研究力量实施重点突破。今年以来,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更明确要求,目的就是要通过改革来突破一切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利实施。
科技发展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当今世界已迈入空前的创新密集时代,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已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我们必须奋起直追,千方百计打通科技和经济转化的通道,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优先支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科技领域,重点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强新兴前沿交叉领域部署;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很显然,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解决了,科技创新有了活力,“创新驱动”也就落到了实处,我们面临的很多市场和资源制约也就容易突破了,中国这艘巨轮也就拥有了无尽的力量,又好又快地前进。(马志刚)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