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内蒙古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3-09-10 浏览量:4
管理智能化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在部分路段试运行将逐步推广使用
呼市目前使用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大部分是从2007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至今的,由于软件系统没有及时升级、通信服务器存在故障、硬件设备老化损坏等,导致不能实现各路口的中心联网控制及感应控制。在道路高峰时段只能采用交警手控方式来缓解路口拥堵,疏导效果不能满足越来越复杂的交通需求。今年,呼市交管部门联合城发公司智能交通项目部,通过不断调研、论证,逐步对全市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进行升级。
近日,经过长时间的紧张施工调试,新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已在东二环(乌兰察布大街至鄂尔多斯大街)段、乌兰察布大街(丰州路至东影路)段4个路段共8个路口投入试运行。
记者从呼市城发公司智能交通项目部了解到,本次投入试运行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除传统的控制方式外,突出建设了干线协调优化控制和全感应控制功能。
干线协调优化控制也称绿波控制,就是指通过计算车辆行驶某一路段的时间,对各路段的信号控制进行协调,以达到车辆在通过时能一路绿灯的目的。“绿波控制所带来的并不只是安全和畅通,还潜移默化地让交通参与者形成了一种出行时间的规律性。走在无绿波带控制的一条路上,红绿灯的启动是随机无序的,你不能算出自己到达目的地的大概时间。当交通参与者习惯了绿波控制,就能大体知道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时间,这就方便了大家对出行时间的估计。在现代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中,为了保证主要路线的畅通,经常会使用绿波控制,这种信号灯控制方式使得‘一路绿灯’不再靠碰运气。”智能交通项目部负责人梁永庆这样介绍道。
全感应信号控制是指在路口设置车流量自动检测器,当路口有以车队形式到达的车流,检测器就会通过感应自动延长绿灯放行时间,尽可能使成队的车流通过,减少车辆停车次数和时间。据介绍,这种控制系统设置有最短绿灯时间和最长绿灯时间,当检测器检测不到车辆通过时,绿灯将很快结束变为红灯;反之,如果车流量比较大,检测器将根据情况尽可能延长绿灯时间,直至设定的最大绿灯时间才变为红灯。这种控制方式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
目前,东二环(大学路—鄂尔多斯大街)段交通信号灯全天双向都在使用绿波控制;在东二环与乌兰察布路交叉口,早高峰7:00—8:30由南向北方向使用绿波控制,其他时段均采用全感应信号控制;乌兰察布大街(丰州路—东影路)由东向西方向全天使用绿波控制。
9月4日,记者来到东二环体验了绿波控制下的驾乘感受:从东二环与乌兰察布大街交叉口向南行驶至鄂尔多斯大街路口,记者经过4个路口全部都是绿灯,用时3分57秒。随后,记者又选了一条与东二环基本平行的道路——丰州路进行测试,同样是4个路口,基本上遇到的都是红灯,用时5分48秒。
据介绍,在采用绿波控制和全感应控制的路段行驶时,如果车辆在高峰期保持30—40km/h、平峰期保持40—55km/h的速度且与前车间距近的情况下,一般可以在连续绿灯的条件下顺利通过各个路口。
梁永庆告诉记者:“试运行成功的话,我们将进一步在城际快速路和城区道路内逐步推广使用。”(贾永强 海艳丽)
节点立交化
——科学规划拉开框架形成纵横交错立体交通
随着呼市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平面交通弊端已日益凸显。近几年,呼市提出了打造立体交通、加快新区道路建设的市政工程规划。地上、地面、地下立体交通在首府逐步形成。
呼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呼市的主干道基本上是八横八纵,上下八车道,甚至新华大街是上下10车道,在全国城市比较来讲并不算窄的。为何还会道路拥堵呢?关键在于缺乏科学规划,没有拉开框架,城市道路没有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
从市区来说,近些年建成的天桥、地下通道,使行人、车辆各行其道,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堵作用。如近些年新建成的内大东门、南门及农大东门过街天桥,附院、十九中、十四中、新世纪地下通道等已经发挥了明显作用。
目前,最受市民关注的海亮十字路口地下通道正在建设中,通道建设还充分考虑将来建地铁的需求。据介绍,今后核心区域地下通道最少还要建6至7个,比如新华东街、内蒙医院等节点。过街天桥方面,从原则上讲要建在人流比较多的学生出入的地方。目前规划要在内蒙古工业大学东、西校区间建一座跨哲里木路天桥,在通道北路呼和浩特市职业技术学院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这个地方建一座,在内蒙古财经大学新校区建一座上跨北二环的天桥等等。(刘志贤 南贝)
干道快速化
——南二环快速路节点工程陆续开工建成后地面红绿灯将全部取消
9月1日上午10时18分,随着3台20多米高的旋挖钻找准点位开钻打桩基,南二环快速路第四标段部分节点工程正式开工。该标段工程自丰州路路口至远经二路,全长约4.1公里。据工程项目经理部负责人程洪伟介绍,今年主要进行的是桩基施工,同时建设部分墩柱、承台以及地道建设中所需的围护桩等,争取2014年年底完成主体工程。
南二环快速路工程其他3个标段工程将陆续破土动工。南二环快速路工程东起科尔沁南路、西至西南二环交汇处,全长约19公里。全线高架快速路长5公里,分两段:西二环—生物制药厂东路,昭君路—呼伦路;全线地道快速路长1.8公里;全线共设置6座立交,分别是西二环互通立交、云中路互通立交、昭君路立交、兴安路互通立交、东二环分离式立交、远经二路互通立交;菱形立交3处,分别是巴彦淖尔路节点、昭乌达路节点、展览馆东路节点;地面出入口13对、平行匝道2对、天桥/通道10座。南二环快速路设计车速每小时80公里,建成后地面上的红绿灯将全部取消。全线工程预计于2015年完工。
另据了解,明年呼市还将启动实施东线、北线、西线3条快速路建设工程,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田”字延展形城市快速交通路网,缓解市区道路拥堵。(刘志贤)
道路网格化
——打通“断头路”解决中心区与外围延伸区的道路交通问题
后八里庄路(南二环—鄂尔多斯西街)、世纪七路(金穗路—双树西巷)、双台什街(后巧报路—丰州南路)、展东路跨小黑河桥……在《呼和浩特市2013年城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中,一个个道路桥梁建设改造项目规划清晰可见。可以预见,未来呼市市区路网四通八达。
近年来,在加快改造城市主干道的同时,呼市逐渐完善支路微循环,积极拓展外部发展空间,构建更加完善的路网系统。
其中,全力进行断头路的建设,是城市交通微循环顺畅的一个重要保证。
9月3日,记者在呼伦路跨小黑河桥施工现场看到,该桥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引道工程建设。呼伦路跨小黑河桥项目是今年的市政续建项目,也是滨河新区连通市区的一座新桥梁。近些年,为完善滨河新区周边路网,呼市已开工建设了兴安南路跨小黑河桥、呼伦路跨小黑河桥、东二环延伸段跨小黑河桥、敕勒川跨东河桥、二纬路跨东河桥等桥梁,加强了滨河新区与周边如意开发区、金桥开发区、中心城区的联系。
仅去年一年,呼市实施打通“断头路”项目21项。今年,赛罕区推进保全庄街、世纪大街等21条(座)市政道路(桥梁)的贯通工作;玉泉区推进巴彦淖尔南路、规划世纪十九路、畜科院东路等10条市政道路的征拆工作;回民区正进行化工街、防风林南街等6条主干道建设;新城区力争促进20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围绕城市畅通的需要,呼市正在重点解决断头路、瓶颈路问题,力争打通二环路与市区内的所有主干道路,并全面打通市区及二环路以外所有的“断头路”。
此外,近几年市四区实施的小街巷改造,也对城市道路微循环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今年,呼市的小街巷改造项目为47项。
记者从市政部门了解到,目前由于呼市人均道路面积、路网密度偏低,城市道路桥梁通道等市政设施建设亟需加强。今后,要继续加大新区市政道路桥梁等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形成新区市政路网框架,并加快城市中心区和城市周边道路桥梁建设。特别是要加大滨河路等重点路段的改造力度,打通城市道路微循环,用3到5年的时间完善整个城市的综合交通体系,形成“干道快速化、节点立交化、道路网格化、管理智能化”的城市交通路网,彻底解决城市中心区与外围延伸区的道路交通问题。(刘志贤)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