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青海技术市场 发布日期:2024-11-08 浏览量:26
1.祁漫塔格铁铜矿区现场分析实验室建设与应用示范
成果简介:
在我国边远、经济技术落后地区开展的整装堪查、找矿工作急需高效现场分析技术的支持。本课题拟根据国土资源部拟定的青藏高原地区祁曼塔格整装勘查区重点元素分析的需求,通过建立示范性野外现场实验室、推进新分析技术的野外推广应用、推进自主创新野外分析技术的研究开发,为矿产勘查与评价提供野外现场快速分析手段,对于缩短矿产勘查与评价的周期、提高地质勘查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中心
2.都兰县红旗沟-深水潭难处理金矿绿色开发工艺集成与示范
成果简介:
本研究针对五龙沟金矿床矿石的极难处理特性、产业链条不完整以及水资源匮乏等相关课题,在采矿工艺优化、采空区治理、选冶工艺优化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开展了试验研究。在都兰县红旗沟-深水潭矿区针对极不稳固急倾斜中厚矿体首次采用无切井拉槽法,实现了无切井作业,技术先进,安全可行;针对高砷、高碳微细粒包裹难处理金精矿进行“中温中压预处理-三段氰化浸出”工艺研究,提高了金的浸出率,为难处理金精矿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工艺;针对微细粒易泥化难选金矿石,研究出了“组合用药、分散矿泥、强化浮选”的新工艺,创新了组合药剂制度,有效提高了选矿指标。最终形成了都兰县红旗沟-深水潭难处理金矿绿色开发工艺集成与示范,从而提高了难处理金矿的采、选矿工艺指标,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矿山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省绿色矿山建设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成果完成单位:都兰金辉矿业有限公司
3.镍矿石物相分析规程
成果简介:
镍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被广泛用于飞机、雷达等各种军工制造业及民用机械制造业和电镀工业等行业。我国镍资源储量丰富,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镍资源产地,近年来,随着青海省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发现,加大了镍矿资源的找寻力度,发现了一批成矿潜力较大的矿床(点),省内铜镍资源进一步得到拓展。而镍矿石物相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选矿和冶炼工艺的研究及生产实践中,镍矿石物相分析的作用也特别突出,因为它不仅能够指示出原矿或原料中有用元素的各种矿物(或化合物)所占的比率,为制定选冶工艺方案提供依据,而且还能指出尾矿或矿渣中有用元素损失的状态和含量,从而为我省镍矿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中心
4.地球化学样品中铂钯钌铑锇铱的测定锍镍试金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成果简介:
近年来随着地质找矿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国家在战略性资源矿种勘查力度的不断加强,地勘单位对矿物中贵金属元素的分析越来越重视。铂族元素的分析对实验室设备、人才要求较高。
由于受技术、人员、资金等方面的制约,目前我省在该领域的检测是还是比较欠缺。国内承担此项目的检测单位也较少,且各实验室的方法独具特色。而采用锍镍试金富集-ICP-MS一次性全部测定铂、钯、钌、铑、锇、铱六个贵金属元素,流程短、成本较低、更加经济环保。能满足各类地质样品的检测要求,及时准确的为地勘找矿提供检测报告。因此,制定铂、钯、钌、铑、锇、等元素分析的地方标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对完善和健全国内贵金属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为国家战略性资源矿种的地质找矿奠定坚实的基础。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中心
5.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成果简介:
充分利用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和矿产等系列编图成果,划分了铁矿等23矿种76个矿产预测类型、预测工作区123个,归纳了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典型矿床预测要素、区域成矿要素和区域预测要素,建立了不同矿产预测类型典型矿床和区域评价预测模型,完成了青海省铁矿等23矿种资源潜力定量预测评价。基本摸清铁、铜、铅、锌、钨、钾、金、锑、稀土、磷、锰、镍、锡、铬、钼、银、硼、锂、硫、萤石、菱镁矿、重晶石等矿种的矿产资源潜力及其空间分布情况。通过对本次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全省共圈出155个综合预测区,其中A类32个、B类38个和C类85个。提出了全省50个未来工作部署建议:包括近期重点工作部署、中期工作部署建议和远期工作部署建议,在我省找矿突破战略部署及实施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6.青海省湟水河沿岸经济带地质灾害遥感动态调查
成果简介:
该成果系统总结了湟水河沿岸经济带不同环境背景下地质灾害高分遥感解译标志。通过色调、形态、影纹、微地貌、斜坡地形、植被、水文等特征总结,系统建立了湟水河流域不同环境背景下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高分遥感解译标志。快速而全面的完成了湟水河沿岸经济带地质灾害及孕灾地质背景本底数据调查。在前人地质灾害调查基础上,利用高分遥感数据,通过两年工作,全面完成湟水河流域地质灾害及孕灾地质背景调查工作,查明了调查区地形、地貌、岩石地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植被、人类工程活动遥感特征,新发现崩滑流等地质灾害1078处,并完善了全区3900处地质灾害的属性特征。通过收集湟水河沿岸经济带2009年至2017年的高分遥感影像数据,借助GIS软件,实现了调查区地质灾害遥感动态调查,摸清了湟水河沿岸经济带近10年来的地质灾害变化情况,发现变化地质灾害点233处,新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71处。通过对以往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总结,在本次遥感动态调查基础上,对高分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建立了地质灾害高分遥感调查与监测技术体系。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成果来源: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联系人:柴懿1550054762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