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青海技术市场 发布日期:2024-07-12 浏览量:59
1.青海省都兰县五龙沟地区无名沟-百吨沟金矿找矿突破及理论创新
成果简介:通过对无名沟-百吨沟金矿区28条矿体进行了资源量估算。提交(333+334)金金属量为20443.90千克,矿石量为7314572吨;(333)金金属量为16003.95千克,占总金属量78.28%,其中,低品位金金属量4363.76千克,平均品位1.84×10-6,平均厚度3.92米;工业品位金金属量11640.19千克,平均品位4.25×10-6,平均厚度4.20米;(334)金金属量为4439.95千克,占总金属量21.72%,其中,低品位金金属量2057.56千克,平均品位1.61×10-6,平均厚度1.66米,工业品位金金属量2382.39千克,平均品位3.62×10-6,平均厚度2.71米;矿床平均品位2.83×10-6,平均厚度3.12米。提出了适合无名沟-百吨沟金矿勘查的技术方法的组合,并适合在高海拔、深切割及常年冻土层发育地区金矿勘查提供了借鉴。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2.阿尔金成矿带矿产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成果简介:阿尔金成矿带是我国地质矿产工作最为薄弱的地区之一,由于其地处西部高寒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因而找矿难度也较大。项目组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优势与先导作用,采用中分和高分等遥感多源卫星数据,对工作区开展高分图像的岩性、构造信息的增强处理与识别实验研究和精细解译提取;基于ASTER多光谱影像数据与蚀变矿物组合相关的波谱特征,利用主分量分析PCA法、比值法和逻辑运算法提取了羟基、硅酸盐铁、高岭石、绢云母、明矾石、铁染、铁氧化物等蚀变信息,结合相关地质矿产资料,辅助于找矿有利地段和找矿靶区的圈定。成矿带高分辨率地质矿产遥感调查其方法是一种十分有效且具普适性的快速工作方法,更具针对性,精准的1∶5万岩性-构造遥感解译图、成矿预测图,能很好地服务于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矿区勘查,尤其在较大比例尺的矿产预查、详查工作中能发挥出最大效能。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3.地质样品中铂、钯、钌、铑、锇、铱等贵金属元素分析方法研究
成果简介:此次方法研究采用以锍镍试金富集为基础,ICP-MS为检测手段的新型铂族元素分析方法。通过优化试料配比、熔矿温度及仪器参数,首次在青海省建立了所有含贵金属元素地质样品中对铂、钯、钌、铑、锇、铱等元素分析的技术方法。填补了我省在该类贵金属检测领域的空白。该方法具有检测流程短、成本低、环保等优点,便于推广。成果应用于大干沟等项目,发现多处铂、钯找矿线索,为我省该类矿产找矿提供了技术支撑。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中心
4.青海省冷湖镇马海—巴仑马海一带卤水钾盐资源调查评价
成果简介:通过本项目实施,在马海地区揭露了巨厚的以砂砾石为含卤介质的孔隙卤水矿层;项目施工的马ZK4007孔KCL品位达0.43%,单井涌水量达6076m3/d,降深33.83m,卤水矿层富水性强,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预调查区内马海盆地第四系深部卤水矿层的分布特征、含水层厚度、富水特征、卤水化学成分及各项水文地质参数;并估算资源量334 KCl:孔隙度资源量1.3039亿t,给水度资源量0.4908亿t;NaCl:孔隙度资源量51.3727亿t,给水度资源量19.3360亿t,MgCl2:孔隙度资源量7.5045亿t,给水度资源量2.8246亿t。结合以往省基金项目在该区域进行勘查工作,在调查区马海盆地揭露了初具规模的深部孔隙卤水矿层,主要分布在赛什腾山山前,呈条带状分布,具有较大的成矿远景。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
5.青海省区域地球化学应用与找矿
成果简介:"青海省区域地图片
球化学应用与找矿"项目,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积极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和综合研究,科学评估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科学部署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的指示精神,而设置的综合研究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中央基金。本项目应用地球化学勘查理论,建立了青海省地球化学景观,提出了不同景观的地球化学采样技术、GPS航迹监控等方法,在全国推广应用。首创了浓幅分位、双变量变异系数法,应用于对异常的找矿潜力评价。提出了我省铜、铅、锌、金、钨、锑、稀土、锡、钼、镍、锰、铬、银、萤石、菱镁矿、重晶石矿种的不同成矿类型的地球化学指示标志。全省1:25万区域化探发现各类异常518处,发现了100余处矿床、矿化点,其中铜铅锌银矿化探发现率65%,金80.6%,同时全国知名的夏日哈木铜镍矿、曲麻莱县大场金矿、多才玛铅锌矿均属化探异常发现。此外,本项目成果被广泛应用在青海省乃至全国地质工作部署、行业规范标准编写、找矿、科学研究等方面。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
6.人造纳米金刚石中铁、镁、锰、铜、钙、铝的化学分析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成果简介:人造纳米金刚石是利用富氧平衡炸药在轰炸过程中产生的游离碳,控制轰炸过程的温度和压力使之产生5-20纳米粒径的人造纳米金刚石产品,产品基本是圆球状,表面粗糙度一般为0.8nm,为方便运输管理,一般加入某种特殊粘合剂,粘合成微米或者毫米级运输,结构较为松散,比较容易研磨成原来结构。人造纳米金刚石中主要组成为碳、硅、铁、镁、锰、铜、钙、铝,其杂质含量随着生产工艺不同而不同,一般在1-1000ug/g,但Al一般稍微高些,可能能达到10000ug/g,最终产品能达到10ug/g的杂质含量水平。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为现代无机分析的先进仪器,拥有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广、多元素同时分析的特点。人造纳米金刚石中的铁、镁、锰、铜、钙、铝可以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一次性进行分析。而青海省拥有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器的检测机构已有数十家之众,所以此标准方法有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中心
成果来源: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联系人:孔佩瑶0971-6121697(18509712296)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