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青海技术市场 发布日期:2022-08-29 浏览量:58
成果1:羊肚菌高原设施及仿生栽培技术推广示范
成果简介:项目开展了羊肚菌新品种选育、适生栽培技术的进一步熟化、工厂化立体栽培技术示范等研究工作,项目实施期间选育出梯棱羊肚菌种质资源2个,形成了成熟的羊肚菌设施栽培技术和仿生栽培技术,建立了羊肚菌工厂化立体栽培技术示范,开展了不同羊肚菌品种混播技术初探。研究表明,梯棱羊肚菌新种质资源较对照品种(六妹羊肚菌)产量提高20%,不同品种羊肚菌混播产量较对照处理提高10%,建立了羊肚菌示范基地4个,推广种植160亩,实现产值565.3万元。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
成果2:高原温室马铃薯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项目在青海高原温室中开展品种筛选试验,通过生物学特性、产量和品质性状综合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宜日光温室种植的早熟马铃薯品种1个(闽薯1号)。开展日光温室马铃薯肥效试验,确定了亩施尿素(N46%)17.35kg、过磷酸钙(P20512%)116.67kg和硫酸钾(K2O50%)30kg的最佳施肥量。开展了温室马铃薯栽培密度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的播种密度为4000~5000株,起垄双行覆膜种植方式。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成果3:高原设施花生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项目在青海高原设施中开展了花生品种引进及筛选试验,通过生物学特性、产量和品质性状综合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宜高原设施种植的花生品种3个;开展设施花生肥效试验,确定了每亩施尿素(N46%)17.35kg、过磷酸钙(P20512%)116.67kg和硫酸钾(K2O50%)30kg的最佳配比方案;开展了设施花生栽培密度试验研究,筛选出高原设施花生最佳的播种密度为5000~6000穴,提出行距0.4m,穴距0.20~0.25m,每穴播种花生2~3粒的起垄覆膜双行种植方式。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成果4:青海食用百合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成果简介:本研究通过种植密度研究与肥料试验,为青海干旱山区食用百合提出了适宜的种植密度与合理施肥技术,并且针对食用百合生长期间出现的叶片黄化现象提出了微肥调剂技术。研究完成了传统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示范,并通过强化田间管理技术的成本及效益分析,提出了提质增效的措施与对策。该成果提出的高产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年示范栽培536.4亩,辐射带动2327.4亩,实现产值4655.72万元,为食用百合在青海地区的种植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 成果5:青海青稞、蚕豆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研究及产品开发 成果简介:项目立足于我省蚕豆、青稞资源优势,以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为切入点,采用紫外线和超声波复合诱变技术选育了纳豆激酶高产菌株BSCZ-4;分析和比较10种不同品种蚕豆籽粒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活性的差异,筛选出适宜发酵加工纳豆的优良蚕豆品种GF47;确立了蚕豆全籽粒、青稞全籽粒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的工艺,并进行了蚕豆纳豆发酵物、青稞纳豆发酵物在动物降血糖及降血脂的功效学试验。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成果6:马铃薯农药化肥减施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成果简介:项目以青海省马铃薯生育期主要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和农药化肥使用现状,通过田间诱发和室内鉴定评价了19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水平;分离得到对致病疫霉有较强抑制力的生防细菌(菌株KBL17);筛选出丁子香酚、寡雄腐霉等生物防治药剂及噻虫嗪、二甲戊灵、砜/喹/嗪草酮等高效低毒农药品种及海藻颗粒有机肥产品、壳寡糖等叶面肥产品;研制出马铃薯田除草混剂1个;研究集成适用于青海小垄单行马铃薯农药化肥减施技术模式1项,在乐都、湟中、互助、大通建立面积300亩以上的试验示范基地7个,核心示范区面积23.4万亩,辐射带动46万亩。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成果7:柴达木肉牛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成果简介:本项目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柴达木肉牛饲料配方、不同发育阶段柴达木肉牛饲养管理技术示范、不同发育阶段柴达木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示范、柴达木肉牛人工授精等繁殖技术优化和柴达木肉牛系列产品研发等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使试验区柴达木肉牛人工授精受胎率显著提高,制定了柴达木肉牛养殖相关标准,提出微藻饲喂提高柴达木肉牛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新方法。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 成果简介:项目在西宁市、海东市实施甜樱桃设施丰产栽培集成与示范,通过建造设施甜樱桃温室或大棚,进行丰产栽培技术示范。完成建造温室41.8亩,成龄树亩产达到1120.5公斤;改建露地樱桃园为设施樱桃园,提高果树产量、商品率和防御能力,完成改建43.2亩,平均单株增产3.4公斤,优良果品率达到83.2%;选用优良甜樱桃品种和砧木品种,完成引进甜樱桃品种5种,砧木品种2种;制定樱桃温室丰产栽培技术规范1项,“四防棚”周年管理工作历1项。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成果9:青海当归、黄芪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 成果简介:项目对当归、黄芪种子种苗繁育技术、药材大田种植技术进行研究,确定了当归、黄芪种子繁育适宜的种子处理方式、育苗措施、栽培密度和施肥比例。开展当归、黄芪药材大田种植技术研究,通过密度试验、肥料梯度试验等,确定了当归、黄芪合理的株行距和施肥量,建成规范化当归、黄芪种植基地3930亩。 成果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成果10:牦牛寄生虫病流行病学与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本项目通过对牦牛寄生虫病流行病学与防治方法进行研究,查明了青海牦牛寄生虫病病原种类、地理分布及流行现状,从牦牛体检出寄生虫116种,确定了优势虫种,建立了牦牛寄生虫种质资源库;摸清了牦牛主要寄生虫病流行规律,建立了牦牛皮蝇蛆病微量给药防治技术,筛选了高效低残留防治药物,研制出牦牛寄生虫病药物适用制剂;选择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创新了牦牛寄生虫病高效低残留防治技术;制定了《牦牛健康养殖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藏区犬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并在牦牛中进行了规模示范应用,驱虫效果达96%以上。技术示范群牦牛在枯草期提高体重或少减活重5.12kg、产奶量提高10%,幼年牛成活率提高2.6%。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成果8:甜樱桃设施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成果来源: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