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简介: 该成果明确了福建省各稻作区土壤和稻米重金属污染状况,阐明了水稻5种重金属元素(汞、砷、铬、镉和铅)的种子、细胞质和母体植株三套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为无公害水稻优质生产提供... 查看详细 >
技术简介: 本发明属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领域。根据水稻糯性胚乳是由单隐性基因WX控制的遗传特点,利用诱变方法对杂交水稻亲本进行处理,获得相应的糯性保持系和恢复系;通过糯性保持系与原杂交组合的不育... 查看详细 >
技术简介: 中至中大茎,节间圆筒形,易脱叶。萌芽整齐,分蘖力强,有效茎数多,宿根性强,成熟后期糖分不降低。抗嵌纹病、黑穗病,高温多湿的季节易感褐斑病,易染梢腐病,耐旱性中等。 查看详细 >
技术简介: 中茎至中大茎,节间倒圆锥形,57号毛群较发达。萌芽良好,分蘖力强,易脱叶,宿根性强,耐旱力强。抗露菌病、黑穗病、叶枯病、叶烧病及黄褐锈病,中抗花叶病,对甘蔗绵蚜的反应为中等。对梢腐病... 查看详细 >
技术简介: 该品种植株高大,直立,中至中大茎,茎色遮光部分黄绿色,曝光后绿色,节间圆筒形,无芽沟,蜡粉较厚。芽细小,倒卵形,芽翼中等,芽基离叶痕,芽顶未及或刚及生长带,生长带象牙色,曝光后绿色... 查看详细 >
技术简介: 中薯3号属中熟鲜食马铃薯新品种(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薯2008012),出苗至成熟期94天左右,比对照紫花851早熟2天;丰产性好;大中薯率较高,芽眼浅,商品性较好,食用品质较优。适宜全省种植,栽... 查看详细 >
技术简介: 中大茎至大茎,实心,植株直立,节间圆筒形,无水裂,茎皮遮光部分黄褐色,露光部分紫红色,无气生根和生长裂缝,蜡粉稍多。芽圆形,芽基离叶痕、芽尖与生长带平,芽翼较小,无芽沟。生长带稍突... 查看详细 >
技术简介: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系法杂交稻的恢复系定向育种方法,属杂交稻育种技术领域。用三系法杂交稻为母本,以优良常规稻品种为轮回父本杂交和多次回交,育成性状似轮回父本、雄性可育的株系即为新恢复系... 查看详细 >
技术简介: 糯稻不育系嘉农WXA1组配糯稻恢复系嘉糯恢2号育成的超高产、优质杂交糯稻新组合。一般中稻种植亩产600-650kg,高产栽培亩产达800kg以上,达到一等食用籼糯稻品质要求。 查看详细 >
技术简介: 嘉糯1优3号属晚籼三系杂交糯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产量较高;龙岩市稻瘟病田间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籼糯稻品种标准。适宜福建省... 查看详细 >
技术简介: 在荒漠化地区种植菌草治理荒漠。利用紫花苜蓿、苏丹草等8个草种,双孢蘑菇、阿魏菇、香菇、灵芝等16种食(药)用菌品种菌株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科学的配置了28个配方,科学安排生产季节,水... 查看详细 >
技术简介: 本方法是采用含氮量高的人工栽培或野生的菌草,或在含氮量高的生育阶段采割的菌草为主要原料,代替杂木屑和麸皮的栽培食用菌方法,根据各种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通过发酵增氮等工艺增加培养... 查看详细 >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