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转载: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探矿寻“宝”【西海都市报】

转载: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探矿寻“宝”【西海都市报】

信息来源:青海技术市场    发布日期:2024-08-23    浏览量:3

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探矿寻“宝”

——记2023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

重大贡献奖获得者潘彤


 他是青海地勘科研工作的排头兵、总设计师、布局者。说起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潘彤,业界对他有太多的赞美声。在青海地勘行业干了整整36年,潘彤取得了许多荣誉:全国地质科技奖“金锤奖”、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李四光地质科技奖……

 8月21日,潘彤再获殊荣——2023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他说:“这是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对我们科技成果的认可和褒奖,更是对几代地质人66年来在青海大地上艰苦奋斗、探明宝藏的最好肯定!”

 潘彤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青海人,他深深地爱着这片热土,立志要做一名出色的地质人。因为对家乡的热爱、对地质事业的钟爱,大学毕业后,他回到青海,在青海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下属的有色物探队野外分队工作,自此开始了梦想中的地质工作。

 36年来,潘彤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奋战在雪域高原、大漠戈壁,在4500米的高海拔地区,经受呼吸困难、头痛胸闷的高原反应;供给不足时,挖野菜、钓鱼充饥,有时还会经历数日的断粮;野外途中,遇到过狼群跟踪、悬崖边上马摔人伤等险情。现在回想起来这些过往潘彤仍然历历在目。潘彤说:“我深知,选择地勘工作就等于选择与艰苦、孤独为伍。然而,我坚信,正是这些苦难才是个人成长的最佳磨砺。”

 36年来,潘彤的脚步踏遍了高原的山山水水,行程相当于3个两万五千里长征。找矿路上,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次经历着失败、迷茫和挫折,但从未胆怯和退缩过,潘彤及同事牢记“地质报国”的初心和使命,在科技、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不懈地探索、实践、研究。36年来,潘彤围绕青藏高原地质找矿关键问题,将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相结合,在成矿理论创新、勘查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地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和缓解国家钾盐资源瓶颈作出贡献。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提出三叠纪碰撞伸展作用与稀有金属成矿关系密切的理念。找矿实践中,发现长约200公里锂镀矿化伟晶岩带,开辟了中国西部锂镀矿找矿新空间、新格局。构建了隐爆角砾岩型铜矿、伟晶岩型锂镀矿等勘查技术方法组合,解决了柴达木盆地南北缘战略性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瓶颈问题。

 潘彤先后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潘彤工作室、省(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等18个科技创新平台,这些科技平台围绕成矿带矿产有效勘查技术方法瓶颈问题,开展青藏高原北部矿产评价理论创新,取得系统性、原创性成果。

 心怀赤子之心,扎根青藏高原,穿行戈壁荒滩,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探矿寻“宝”,在潘彤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地质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勇于创新精神、严谨科研精神和甘于奉献精神。

 手捧2023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潘彤说:“今天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者的表彰奖励,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重任和使命。我一定将这份崇高的荣誉转化为新动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及地质‘三光荣’传统,胸怀‘国之大者’,聚焦产业‘四地’建设,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建设现代化新青海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2024年8月22日 西海都市报 记者 李增平

图片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