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王建昕:干好节能减排这件事

王建昕:干好节能减排这件事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日期:2012-03-11    浏览量:187

  9月22日,世界无车日。

  北京、上海等全国100多座城市参加了“无车日”活动。据测算,开展“无车日”一天,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

  人们在为之鼓与呼的同时,不免心生疑惑:减少机动车排放,难道只能靠限制机动车上路数量?我们是否有相应的技术支撑?

  “有,我们有成熟的技术!”王建昕的话掷地有声。

  作为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建昕的信心不是没有理由。

  “从1995年开始,我不光做汽油机,还做柴油机;不光做发动机,还做排气后处理装置。”王建昕笑言,虽不能包打天下,但他们课题组的涉及面比较广。

  10几年来,随着汽油机三效催化转化器、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均质充量压燃技术、柴油机后处理装置等一系列突破,他们早已把汽车“摸得门清”。

  “我们的工作,万变不离其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汽车节能环保提供技术支撑。”他说。

  一个科学家的骄傲:树立汽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坐落在清华大学的东北角。

  “汽车才是我们这里的主角。”王建昕笑着说,他与汽车后处理技术结缘,源于很偶然的机会。1995年,王建昕从日本北海道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回国,本想在汽车柴油机燃烧与排放领域“大展拳脚”,然而,他发现,即便用再先进的技术,单从发动机上改进,每项技术也不过能减排10%。

  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当时国际上降低汽油车排放最有效的办法是安装三效催化转化器。在国内,这一技术鲜为人知,王建昕与本课题组的庄人隽老师带领研究生开始了催化器评价试验技术的研究,以填补国内这项空白。

  所谓三效催化转化器,就是以堇青石陶瓷蜂窝为载体,涂复内含贵金属催化剂和稀土等助催化剂的涂层材料,外包具有良好流动和防震特性的金属外壳。由于它能将汽车尾气中主要有害成分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THC)和氮氧化物(NOx)同时高效地转化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被称为三效催化转化器。

  “装上三效催化转化器,能减排几个百分点?”

  “90%以上,而且是三项有害成分同时净化,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你又不是学这个的,万一搞砸了怎么办?”

  “我这个人有个特点,说好听点是执著,说难听点是固执,认准一件事就会坚持下去。”王建昕说。

  说干就干,王建昕秉承了山东人的爽快性格。1996年,他拿着教育部5万元的科研启动金,开始搭建全国第一个催化转化器性能评价实验平台。王建昕还清楚地记得研究刚刚起步时的“窘迫”:在实验室亲自挥动榔头和锉刀赶制零部件;一百多万元的排气分析仪买不起,幸好校友牵线搭桥花几万元买了一台人家要淘汰的;缺乏资料和信息,就一边利用各种国际学术交流机会获取,一边利用留学积累的“人力资源”,向国外的朋友请教。“渐渐的我这个原本搞汽车发动机燃烧的人,成了催化器的专家。”

  1998年,北京市开始对现有车辆进行改造,要求全部安装三效催化转化器。

  2000年,他们的三效催化转化器实验方法被写入第一个有关汽车催化器的国家标准。为此,王建昕他们获得汽车工业进步奖。

  业内人士指出,三效催化转化器技术的采用,树立了我国汽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这其中,王建昕功不可没。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