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江西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3-12 浏览量:69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是专门从事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政策、体制、管理以及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在国内外颇具声誉。其主办的《调研报告》是科技部报送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等领导人的重要资料之一,对国家宏观决策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近期,《调研报告》连续载文,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科技体制机制创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团队建设等问题,对我省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该“六个一”工程系列调研报告共分为《先发战略引领江西跨越发展》、《以政府管理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符合新兴产业规律的创新政策》、《筑起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快速路”》、《 科技创新人才从净流出向净流入的转变》等五个专题。报告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决定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落实这一战略决策,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江西省委、省政府从2009年开始,依据本地特色优势,积极实施“六个一”工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跳跃发展,造成局部强势,进而带动全局跃升,成功推动全省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境崛起、进位赶超,对于全国各地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报告认为,江西“六个一”工程实施经验表明,后发地区具有实施先发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条件:一是后发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吻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质;二是后发地区可以依据自己经济发展基本格局还没完成定型、产业空间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小的优势,与时俱进谋篇布局,与发达国家(地区)同时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三是后发地区特色优势与资源可以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根基;四是创新要素的全球流动有利于后发地区整合外部资源。因此,只要有效破解科技人才、高级生产要素、软环境等短板问题,坚持有限目标、国际化创业、软投入制胜思路,就完全可以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实现跨越式发展。
报告指出,江西实施“六个一”工程以来,坚持以政府管理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牢固树立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新观念,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节相结合,建立科技资源统筹调度体系,整合各种政府创新要素资源,用工程管理方法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有效地弥补了江西省济欠发达、人才短缺和资源不够集聚的缺陷,在产业基地、研发平台、创新型企业培育和重大项目实施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对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角色扮演及职能定位,给出了全新的解释。
报告强调,“六个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得益于江西在投入、财政、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出台了一批符合新兴产业规律的创新政策。一是引导促进社会化科技投入机制形成,在大幅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吸引社会资本、法人资本、外国资本和风险资金加大投入。二是推进财政科技经费使用改革,积极探索财政扶持性资金尽可能形成滚动发展的基金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在强化信用机制、加强银企对接、创新信贷品种、差异化金融服务、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等方面做足文章。通过以上政策“组合拳”的出台,江西形成了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创新政策体系。
报告认为,实施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是江西省“六个一”工程的重要抓手。在此过程中,江西省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体制机制创新,成功走出了一条以重大项目高效实施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的路子,形成了系列新做法、好经验:一是重大项目选择标准紧紧围绕产业化要求;二是重大项目在运行管理上强调“部门合作、资源整合、配套服务、有效激励;三是以重大项目促使企业成为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真正主体;四是以重大项目带动整条产业链创新。
报告指出,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是“六个一”工程的重要内容。江西通过创新举措实现了科技创新人才从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一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了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通过项目支撑推动了团队建设;二是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和留住搭建创新平台;三是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四是对科技创新团队采取动态管理。江西经验表明:在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环节,要与科技创业“关联集成”;在科技创新人才的使用环节,要统筹配置创新资源;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环节,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