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江苏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3-27 浏览量:45
近几年来,海门市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以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为依托,以构建科技特派员创业链为主体,选派农业科技人才充实到农业高效产业、新兴产业、生产前沿阵地,推动了优势产业的大发展、农民收入的大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大提升,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增幅15%。
一、创新服务体系,对接产业需求。一是选好一批人。在科技特派员选派上,注重与全市产业布局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重点围绕做强粮、棉、油三大传统产业,壮大生猪、蔬菜、水果、水产四大支柱产业,建设葡萄、中药材、草莓、西甜瓜、南美白对虾五大新兴产业进行选派,做到专业对口、供需对接。截止目前,全市共选派科技特派员190名,其中涉农科技特派员115名,基本上保证了每个乡镇、每个特色产业至少有一名科技特派员提供技术服务。二是建好一个站。为了整合科技力量,发挥“打总体仗”的优势,海门市成立了葡萄、中药材、草莓、西甜瓜、南美白对虾产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五大产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共聚科技特派员18名,其中特聘省市专家学者4名,建立完善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工作目标、工作职责、特派员工作守则、特派员服务方式等制度。三是织好一张网。我们在市农业信息网站公示了科技特派员的联系方式、服务项目,开辟了网上咨询、网上答疑栏目,开通了“12396”科技服务热线,架起了农民与科技特派员直接联系沟通的便捷桥梁。
二、创新服务手段,完善产业链条。一是坚持项目带动。坚持“实施一个项目,培育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入驻乡镇申报的扶贫开发、科技开发、农业产业化开发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并在项目申报、用地审批、贷款融资等予以优先。近年来,海门市先后对葡萄T型避雨栽培新技术试验推广、优质草莓种植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南美白对虾养殖与技术推广、彩色糯玉米无公害高产栽培与深加工技术研究等12项农业科研开发项目予以了立项支持,安排项目经费300多万元,获得银行贷款4000万元,贴息200万元,实施省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项目、省农村科技特色产业基地、省产学研合作项目6个,争取资金200万元。二是实行“链条”拉动。坚持以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以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为抓手,通过规范农产品产前、产中、深加工、流通等环节,拓展延伸产业链的长度和宽度。近年来,海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为技术支撑,先后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江苏省现代农业科技型企业4个,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专业合作社3个。形成了京海门黄鸡、葡萄、海门山羊、四青作物、生猪、设施蔬菜等农业产业链。京海黄鸡产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通过与扬州大学科研合作在引领群众发展肉鸡养殖的基础上,将视野瞄准在发展肉鸡深加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1.2亿元,利润总额达2700多万元,逐步形成了肉鸡选育、养殖、肉鸡销售、深加工、营销的完整产业链。三是培育品牌推动。市委市政府鼓励科技特派员领衔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协会打造品牌,注册一个商标给予1万元奖励,不断形成品牌打造的整体合力。近年来,科技特派员所属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已认证农业三品350个,其中绿色食品70个,有机食品20个,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可使用率达91.3%;已制订省、市地方标准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32个,农业企业标准41项,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有12个。
三、创新服务路径,拉动产业升级。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创建利益共同体,实现科技特派员与农户、龙头企业的合作共赢,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一是以技术服务为纽带。为有效激活科技特派员服务和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保证基本待遇的基础上,还鼓励科技特派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和兴办实体的方式与村委会和农户签订技术承包协议,定产量、包效益,实现目标后,每年按比例收取技术服务费。扬州大学教授王金玉、市畜牧兽医站高级畜牧师施彬彬等4名科技特派员依托最新研究成果,受聘出任科技实体技术顾问,实现技术的成功转化,实现了实体与个人共赢。08年以来,科技特派员以工作站为依托,举办各类培训班50多期,培训农民3万余人次,建立各类示范基地23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实施科技项目共计137个,实现年技术服务创收300多万元。二是以经济组织为桥梁。科技特派员通过创办或领办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社,将农户小生产有效地组织起来,在品种、技术要求、管理销售上进行统一规范,提高了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业和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截止目前,全县依托工作站建立起来的京海门黄鸡、葡萄、海门山羊、草莓、生猪、设施蔬菜等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12家,其中去年就新增360家,现有合作社社员18.98万户,入社率62.1%,新增入社农户146593户。常乐镇培育村草莓专业合作社从成立之初的200亩,目前,已发展到2600多亩,草莓瓜果亩收入达1.2万元以上。三是以创业行动为平台。为推动全民创业,市委市政府实施了“创业富民”发展战略,并结合本市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确立了以科技创业带动科技服务,以科技服务促进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以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的5种创业行动模式:项目+特派员+农户的项目驱动型模式,特派员+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农户的成果转化型模式,龙头企业+特派员+基地+农户的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特派员+协会+农户的科技协会致富型模式,科研院所+特派员+基地的技术服务示范型模式,辐射带动农户1万余户,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提升。
来源:海门市科技局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