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沙地农民见证科技创造的奇迹

沙地农民见证科技创造的奇迹

信息来源:内蒙古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4-05    浏览量:18

  早春时节,金沙奈曼乍暖还寒。从田野到城镇,从机关到农户,一股科技的春风早已萌动,并渐渐汇聚成推动富民强旗的滚滚热流。

  沙日浩来,奈曼旗南面的一个小镇——

  在漫漫黄沙的衬托下,一个个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小区显得特别醒目。温室里满目翠绿,水灵灵的鲜桃已经鸡蛋大小。果农何双喜介绍说,再有一个来月这些鲜桃就可以上市了,每斤最高能卖到30多块钱,一亩温室的收入可达5万元,是种植大田玉米的100倍!

  沙日浩来镇土地贫瘠,水源匮乏。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这曾经是困扰当地党委政府的头号难题。“我们现在找到了破解这一难题的金钥匙了,那就是依靠科技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种植效益。”沙日浩来镇党委书记白华信心满满。

  在科技的引领下,沙日浩来镇2010年与河北乐亭县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让设施鲜桃在高纬度地区“安家落户”。通过控制桃树的休眠期来掌握鲜桃上市时间,达到抢占市场先机、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现在,全镇温室鲜桃面积发展到2700亩,预计2012年鲜桃上市10万公斤,产值可达400万元。经过三五年的发展,沙日浩来镇有望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设施鲜桃基地。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批掌握实用技术的农民。科技培训让奈曼旗农牧民尝到了甜头,也看到了盼头。“你看,这儿显示温度、湿度、光照等各种数据,可以根据这个数据对大棚进行保温、通风等一系列管理,有了这个‘大棚管家’,再也不用整天蹲在菜棚里,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也减少了。”菜农郝建波指着温室内墙上的一个银色小匣子对记者说。现在,奈曼旗已有3个苏木镇的339个温室大棚安装了“大棚管家”。通过“大棚管家”,农民可以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也减少了15%。

  奈曼旗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旗。因沙致贫曾是这片土地沉重的叹息。

  脱贫的途径在哪里?发展的动力靠什么?奈曼旗把眼光瞄准了科技,锁定了创新。旗委书记王广权说:“作为沙地面积占62%的后进地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实用科技的研发推广是关乎富民强旗和百姓福祉的大事。”

  依靠科技强旗理念,奈曼旗早在1985年就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立了奈曼沙漠化研究站,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为科尔沁沙地荒漠化整体逆转以及地方农牧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奈曼旗在国内率先研发沙质土壤改良剂,使沙地西瓜、玉米、高粱、小麦、万寿菊、绿豆等作物产量增幅均超过36%。

  “现代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人才经济,我们不但要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还要让他们工作有干劲,生活有保障,发展有奔头。”奈曼旗委副书记、旗长关文涛说。为营造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奈曼旗制定了优秀人才奖励办法,对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给荣誉、给待遇、给政策。设立了科技进步政府奖和科教兴旗特别奖,最高奖金高达10万元。同时将在加工、流通、建筑、企业管理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田秀才”、“土专家”纳入乡土人才队伍,分门别类建立起“信息库”。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