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云南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4-06 浏览量:32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经验之一:持之以恒,对乡镇党政一把手实行科技进步目标考核
普洱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实践中认识到,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确定之后,各级党政干部就是关键。于是,为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按照“对乡镇党政一把手实行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对乡镇党政一把手的考核坚持做到了持之以恒,从不间断。2003年、2004年由县委组织部,科技局等六单位组成考核组,对全县各乡镇的党政一把手进行了考核。通过考核,对全县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看到了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优秀的乡镇党政领导进行了表彰奖励,并以文件形式通报全县。通过实行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的科技工作。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经验之二:加强科技工作,逐年增加科技投入
普洱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总人口18.8万,其中农业人口15万,且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9.68%。200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6.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3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并不富裕。在财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对科技的投入依然逐年增加。2003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6524万元;2004年财政收入6294万元,科技三项费均达财政支出的0.5%;2005年计划安排科技三项费有所增加。此外,科普经费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2004年科普经费人均就达0.27元,接近全省平均水平。随着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普洱县还建立了科技发展基金。全县建立科技发展基金33万元,其中:县级23万元,乡(镇)9.9万元。制定了科技发展基金管理使用办法。通过科技发展基金的投放使用,扶持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为科技事业的顺利开展,特别是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经验之三:科技示范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普洱县县委、县政府在领导全县的科技工作中,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科技示范必须与县域经济的发展相结合,着力解决重点产业、支柱产业、传统产业改造中的技术难点、要点和关键技术。2004年,普洱县安排的科技示范项目就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
——名优茶新产品开发项目。茶叶产业是普洱县重点产业之一。项目从茶叶资源的调查和保护、名优茶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的基础研究入手。2004年11月,县人民政府邀请中国茶科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云南农科院茶科所、云南农业大学、中国普洱茶研究院等专家组成普洱古茶树资源考察论证专家组,对普洱古茶资源进行实地考察论证,作出鉴定意见:“从野生大茶树的居群分析证实,普洱县处于茶组种质植物的起源中心范围。凤阳困卢山古茶园的茶树在分类学上属普洱茶种,是栽培型茶树,俗称大叶茶。从困卢山古茶园的茶树树龄,分布密度和长势看,是目前已发现的保存较好,仍有栽培价值的古茶园之一,表明普洱县是古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
名优茶新产品开发项目是实施“云南建设名优茶基地”的内容之一。从鲜叶采摘、加工、运输等环节创新技术标准,制作中高档绿茶,为市场创造了一个绿茶品牌,以提升普洱茶叶产业,增加效益。项目按无公害要求生产的茶叶原料,利用新工艺加工开发出的茶叶新产品,每亩可产芽尖精品10~20千克,市场平均价格每千克70元,比常规工艺生产每亩可提高产值50%左右。改工艺提升了茶叶的附加值,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具有较好推广价值。完成了省科技厅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普洱茶叶超细粉体和除氧保鲜技术开发》,“普洱茶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成分的基础研究”被列为省院省校合作项目。
——濒危药用植物坚龙胆人工种植示范属省级科技项目。这个项目是为培育生物药业,开展野生变家种驯化工作和中药材引种而开展的示范。2004年10月,省科技厅派出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检查考核。通过汇报、专家实地察看,作出检查考核意见。项目选题符合省委、省政府生物药业产业发展方向,项目的实施对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培育生物药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药材种植示范项目,进行了板兰根、牛夕、黄芩、白术、桔梗等新品种引种,年亩产值可达1200~2200元。目前,生物药的种植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种植面积加快发展,前景广阔。
——农业科技综合开发示范。即“把边科技综合开发示范村”项目。这是省科技厅立项的2004年连续项目,项目通过优质粮食作物高产栽培示范、优质牧草高产示范、名特优新果蔬示范、沼气与农村能源建设示范、培训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和依靠科技组织生产、商品营销的“能人”群体,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项目受省科技厅的委托,思茅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检查。认为,项目的实施在优质牧草高产示范、农村能源沼气示范、冬农开发的东升南瓜及辣椒种植示范已形成“一村一品”,依托科技组织生产、产品营销,培养农村能人群体、开展科技培训,达到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等预期目标,发挥了科技辐射带动作用。
——实施烟草科技示范。今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实施了“部分替代进口烟叶”、“云南省烟草新品种示范项目”和“国际型优质烟展示项目”。“省优质烟项目”、“国家平衡施肥”,目前项目实施顺利,初显成效。
“皇竹草替代木质原料生产中密度纤维工艺技术”,被省科技厅列为2004年度思茅现代林业科技攻关项目。此外,今年普洱县开展的科技示范项目还有,新品种蚕种引养示范、亚麻引种、澳洲坚果引种试验、野生棠梨高枝换种嫁接示范、野生鲶鱼家养繁殖试验、科技培训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对发展县域经济将产生重大作用。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经验之四: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促进农民增收
作为以农业为主的普洱县,县委、县政府有一条明确的科技工作思路,这就是坚持把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工作放在第一位,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让农业科技进村入户。近年来,杂交水稻、杂交玉米、东升南瓜、辣椒等良种覆盖率达96%;薄膜育秧、地膜覆盖、旱育稀植、配方施肥等粮食高产“良法”技术推广率达92%。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项目和商品猪基地项目,提高了科技的运用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去年全县粮食总产量6.75万吨,人均有粮484千克;生猪存栏23万头,出栏12.49万头,出栏率达58.42%,肉类总产量10202吨,实现畜牧业产值9398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3.5%;完成冬季农业开发面积11.8万亩,西萨东升瓜、把边辣椒成为普洱冬季农业开发的一大亮点。实施500亩国际型优质烟示范种植,种植烤烟面积3852亩,产量9460担,实现产值483万元;桑园面积8565亩,蚕茧产量154.5吨,产值207.6万元。茶叶种植面积61125亩,新增9736亩,茶叶产量1268吨,产值1360万元,实现税收240万元;咖啡米产量1200吨,销售收入1320万元。去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人均4316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64亿元;农业总产值3.22亿元;乡镇企业收入5.9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725万元,增长12.1%;农村经济总收入4.11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元,增长7.3%。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经验之五:坚持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技意识
普洱县委、县政府在领导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中,有一条深切的体会,就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必须把科普宣传长期坚持下去,以提高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的科技素质。
在抓科普宣传中,普洱县首先就抓了《科普法》、《云南省科普条例》、《专利条例》等一系列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在今年的科技活动周中,组织科技、宣传、文化等部门,开展了围绕“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一大批科普图片与观众见面,发放各种科普宣传资料2万余份,对全县各乡(镇)、县属部、委、办、局,事业企业单位发放《云南省专利保护条例》1300册,发放《云南科技报》“科技活动周”专版资料1200份,使科技活动周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同时,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296期,参训88731人次。
为实现农民渴望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愿望,开展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参与“阳光工程”的实施,先后在般海村、把边村、黄寨村、勐泗村、西洒村等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通过烤烟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生猪快速育肥技术等培训,使参训人员掌握了1~2项实用技术,并开始收到效益;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参加培训的农村青年初步掌握了宾馆礼仪,家政服务等知识,并开始向用人单位输送;通过开展科学试验和示范活动,创办科普富民示范园,积极开展蔬菜无公害栽培、松树桩栽培茯苓、强的纳米86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试验,树立榜样,扩大示范效果。同时,还开展了农函大教育,并超额完成招生任务,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网络建设等工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改善科技基础设施迈出了新步伐。
茶都普洱县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支持了茶叶、林业、电力、烤烟重点产业的持续发展,巩固了建材、矿业、畜牧、蚕桑、咖啡产业,并成为新兴生物制药、商贸、旅游文化产业的科技支撑。今天,普洱县委、县政府又提出了“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人们相信,经过茶都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一定能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