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马关县强化科技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马关县强化科技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信息来源:云南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4-06    浏览量:30

  2004年,马关县科技局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思路,不断加大科技工作力度,积极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科技进步对全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再获文山州科技管理工作一等奖。

  抓好科技发展计划,大力推广良种良法

  根据马关县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2004年确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2项,其中:攻关项目6项,分别为《塘房桔适应性区域试验》、《杂交犊牛培育试验》、《口蹄疫苗抗体监测试验》、《痹痛伤克酊临床应用研究》、《新型非发酵菌系列0-F糖微量管及炭末明胶管技术的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试验示范项目6项,分别为《茶叶高产优质栽培试验示范》、《100亩玉米丝黑穗病综合防治示范》、《皇竹草引种试验示范》、《优质杨梅引种栽培试验示范》、《优质樱桃引种栽培试验示范》、《美国斑点叉尾鱼回养殖试验示范》。这12项计划项目都已进入到总结验收阶段,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全县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为做好2005年度全县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安排实施工作,做到早计划、早安排,科技局在年底就将《关于申报2005年马关县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下发到相关单位和企业,征集科技发展项目,为来年的项目做好准备工作。

  加强科技项目储备,积极申报计划项目

  组建科技项目储备。围绕全县支柱产业,确定了一批有特色、有优势、有前景的项目,扩大全县项目储备量。2004年共有14个项目入库,全县累计储备项目达36个。

  积极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组织《都龙矿区稀贵金属选矿综合回收试验研究》、《铜锌矿综合回收新技术开发》等两个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向省科技厅申报;《200亩草果病虫鼠害综合防治试验示范》、《美国斑点叉尾鱼回繁育及高产养殖技术研究》、《金灵珀消石胶囊的临床应用与研究》、《马关县亚麻废料再利用产品开发》、《引进示范推广种植国家级良种茶叶200亩》等五个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向州科技局申报。通过积极申报科技项目,争取到了上级部门给予的资金、技术上的帮助,提高了各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实施成功率。

  管好省级在建项目,发挥试验示范作用

  《文华村科技综合开发示范》、《马关县优质竹笋系列产品开发》、《优质塘房桔选育及丰产栽培示范》等三个项目是马关县在建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其中,《文华村科技综合开发示范》由县科技局承担。县科技局在实施好自身承担的项目的同时,还加强对其他两个项目的督促管理。这三个项目均按项目合同条款及进度要求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各项指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起到了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

  文华村科技综合开发示范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种植果农直接增收近16万元;良种良法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农民科技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推进了文华村物质、精神和政治“三个文明”的长足发展;文华村区域种植格局基本形成,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示范村逐渐成为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的典范,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优质塘房桔选育及丰产栽培示范项目。通过制定塘房桔优良母株选育实施方案及专家品尝鉴定,确定塘房桔优良株系2个,并建立母本园5.3亩、苗圃园8亩,解决了塘房桔品系混杂退化问题,为优良株系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了种苗保证;通过矮化嫁接、修枝整形及合理密植等试验,使塘房桔从实生树的4~5米降到2.5~3.5米,种植密度由每亩50~60株增加到111株,挂果期从6~8年提高到2年试果、4年投产、5年入盛果期;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根据挂果制定施肥试验方案,确定了科学合理的施肥配方;掌握了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明确了使用最佳保花保果的试剂。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塘房桔品系得到了提纯优化,座果率明显提高,初步探索出一套适用、规范的塘房桔丰产栽培技术。

  优质竹笋系列产品开发项目,2004年是这个项目实施的最后一年,通过3年的实施,项目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改进了传统的加工工艺,采用“低酸处理,连续低温杀菌”的生产方法对竹笋进行保鲜,保质期由原来的12个月增加到16个月;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了该县竹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推动了马关县退耕还林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全民科技意识

  科普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2004年,县科技局把科技培训的内容重点放在产业调整后的新兴产业上,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培训对象主要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青少年及各级领导干部;在培训方式上充分发挥科技局、科协主力军的作用,整合农、林、畜等部门和团体优势资源,以农函大为主,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共同开展的格局。全年共举办各种科技培训1360期次,培训人员达105720人次。

  开展科技下乡等科普活动。结合“科技活动周”、“六月科普月活动”等大型科普活动的开展,切实搞好“科技下乡”科普宣传工作。据统计,全县共开展科技下乡等科普活动32场次,参加活动人数3660人,展出各类展板挂图242块,发放资料76000余份,咨询人数达6万人次,宣传面达80%以上。

  加强科普管理工作。科技局为加强科普长廊及科普宣传栏的管理,指导和督促各负责单位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做到内容常新,力求实际,注重实效,通俗易懂,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开展对小康示范村的科技培训。为使小康示范村的群众能更多地掌握科技实用技术,县科技局结合实际,制定培训方案对全县18个小康示范村开展了3次以上的科技培训,培训人数达2863人次,培训面达100%。

  加强乡镇科技管理,强化领导科技意识

  马关县委和政府一直把抓科技进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来抓。年初分别与15个乡镇党政一把手签定《责任书》,由科技部门组织实施考核。科技局组织相关部门,按《马关县乡镇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实施办法》,分别对各乡镇科技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分,并上报县委、政府兑现奖惩。通过推行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责任制,强化了党政领导的科技意识,各乡镇科技工作得到重视,进而推动了全县科技工作的发展。

  2004年,马关县继续实施乡(镇)科技办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为提高乡(镇)科技协理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为乡镇党委、政府担当科技参谋的能力,县科技局组织科技协理员参加省科技培训中心举办的乡镇科技协理员培训班,并召开科技协理员交流会6次,采用以会代训的方式对科技协理员进行培训。

  抓好成果评审工作,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做好文山州科技成果奖项目选送工作。选送的五个项目,经文山州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评审,文山共和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广东工业大学共同完成的《采用新的浮选药剂配方提高铜锌浮选指标研究与应用》,荣获2003年度文山州科技成果一等奖;由县农业局、县植保站、县经作站、八寨农技推广站、坡脚农技推广站共同完成的《“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花油6号”引种示范》、马关县农家乐有限公司与县畜牧局合作完成的《PIC配套系猪科学养殖试验示范》获文山州科技成果三等奖。

  贯彻实施好马关县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在组织落实好全州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的同时,科技局还按照《马关县科技成果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对2003年度全县科技成果奖评审工作。通过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共有8项科技成果获奖。

  积极组织参加科洽会,为发展寻找科技依托

  马关县科技局把握云南省第三届科技展洽会在文山举办之机,积极制定组展方案,收集整理洽谈项目,为参展工作做了精心准备。展洽会上,马关县共有13个技术项目与高校、院所、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其中,都龙锌锡有限责任公司与加拿大纳太科公司、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冶金研究院签订的《技术推广意向协议书》、《都龙矿区稀贵金属选矿综合回收试验研究项目协议书》、《科技长效合作协议书》;云南共和矿业有限公司与广东冶金研究设计院签订的《铜锌矿综合回收新技术开发项目协议书》;马关县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签订的《马关县草果栽培技术模式及其草果文化研究项目协议书》;马关县科技局与中国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签订的《塘房桔品系鉴定项目协议书》;马关商达集团文态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锦瑞亚麻厂与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签订的《麻竹笋黄斑溢出》、《刺竹笋保鲜》、《亚麻脱胶技术》和《麻屑再利用》项目;马关县畜牧局与马关县猪肉冷冻厂、马关县二元母猪繁殖场签订的《猪肉冷冻厂建设》及《二元母猪繁殖场》等。这些项目的合作,对加快马关县各产业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实施科技兴县注入新的技术力量。

  培育民营科技企业,促进企院联合发展

  从2002年马关县启动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工作以来,科技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培育和管理,积极组织各民营科技企业申报州、县科技计划项目及参选科技及成果,架起了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桥梁,促进了企院联合的发展道路。根据《马关县民营科技企业扶持管理办法》,2004年云南文山共和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和马关县盘古网茶场被认定为民营科技企业,全县民营科技企业已达5家。

  成立知识产权机构,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为认真贯彻实施《云南省专利保护条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2004年8月,马关县知识产权局成立,标志着马关县知识产权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做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科技局安排专人负责知识产权工作,重视知识产权知识的学习,安排工作人员参加各种知识产权培训,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办事能力。

  调整机制接受监督,积极转变机关作风

  为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科技局规定全局干部职工每两个月集中学习一次政治理论,每月学习一次专业知识。通过学习,干部职工自觉维护机关形象,注重自身修养,增强了用制度育人,用制度管人,用制度教育人的理念。对违反规定的干部职工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对屡教不改的取消年终评优资格;采取多形式、多途径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机制的调整,全局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有了很大改观,得到群众广泛赞誉,当年在开展社会评议机关作风活动中,科技局综合满意率为96.7%。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