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贵州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4-17 浏览量:17
坡面是小流域的基本空间组成单元,研究坡面产流产沙过程、方式及影响因素,是研究流域水土流失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喀斯特地区岩溶强烈发育,具有地表、地下双重水文地质结构,由此所导致的径流产汇流和在其作用下产生土壤侵蚀过程和方式与非喀斯特地区有较大差异。
在贵州省科技厅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组建的贵州省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的大力支持下,由王世杰研究员所带领课题组在贵州安顺普定陈旗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石灰岩坡地上,运用全坡面大型径流场方法,开展了为期四年的坡面地表径流与土壤流失连续观测研究,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土壤侵蚀研究国际刊物Catena(2012,90:52-63)上,题目为:Effects of land use, land cover and rainfall regime on the surface runoff and soil loss on karst slopes in southwest China。
文章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6类次降雨地表径流与土壤流失的野外实测资料,结合下垫面特征因素(土壤、植被、表层岩溶带发育状况)和降雨特征(降雨量、降雨强度和前期降雨),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状况、植被覆盖条件以及各类降雨雨型对喀斯特石灰岩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揭示了在表层岩溶带强烈发育的我国西南喀斯特石灰岩地区坡面产流产沙特点和主导影响因素,阐明了表层岩溶带发育对石灰岩坡面产流产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项研究是对现有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过程和机理研究的重要补充,对认识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