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江西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4-17 浏览量:30
宜春市
1、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明显加快。2011年,全市按照“大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大园区承载”的发展思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锂电产业发展迅速,共签约项目125个,注册进资开工项目75个,建成后投产项目16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有项目在实施。“科技兴药”战略顺利推进,全市共有医药制造企业80余家、医药产品 2000多个,形成了袁州医药工业园和樟树福城医药工业园两个省级产业基地,拥有国家一类新药2个、国家级新产品9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0个。有机(富硒)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建立丰城“中国生态硒谷”农业科技示范园,万载依托金源农业、千年食品、青叶食品等有机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园。机械装备产业得到升级,通过引进江特电机、惟思特、三龙电气、海佳电器、好帮手电子等大企业,走出了一条机械电子新兴产业阔步发展的路子。灯饰照明产业异军突起,万载LED产业共签约企业185家、签约用地6017亩,计划固定资产投资36.5亿元,兴建厂房面积280.6万平方米,安排从业人员2万余人。
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新培育市级创新型企业42家(全市市级创新型企业达142家)。其中8家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6家被列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被列为全省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各类创新型企业开发新产品179个,其中33个通过省级重点新产品鉴定,14个被认定为省优秀科技新产品。创新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9.62亿元,实现利润19.24亿元,上交税收4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42%、50.31%和42.37%;投入研发经费6.97亿元,占销售收入的4.66%,更新设备293台套,进行技术改造74项。
3、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提升。市县两级围绕五大优势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育了31个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实了挂点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协调推进机制,加强工作调度,加大帮扶力度,大大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全市31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共筹集帮扶资金1个多亿元,带动企业新增投资11.2亿元,为企业新增产值26.5亿元,新增利税15.6亿元,开发新产品56个,申报专利20项。
4、研发平台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全市新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20家。依托创新平台,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团队总人数达1153人;投入科研经费10158万元,开发新技术、新产品132项,其中江西省福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组建的江西省锂离子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高级研发人才75名,开发出全市第一块锂离子动力电池,申报专利8项,带动项目总投资2.9亿元,实现产值2亿元,税收800万元。
5、特色基地建设明显提速。宜春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引进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圆满通过了科技部复核,继续保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牌子。宜春(西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3个农业科技园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至此,全市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8家。另外,丰城工业园区已被批准为江西丰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我省县(市、区)一级工业园区中的首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