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内蒙古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4-19 浏览量:33
呼和浩特市打破了没有玉米和马铃薯品种自主知识产权的历史!玉米"合创1号"和马铃薯"合创红"的诞生填补了我市两大主栽农作物没有自己品种的空白。两种农作物的DNA指纹图谱为鉴定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DNA分子依据,实现了人类与植物的"对话"。这是16日记者从市政府农业科技项目成果孵化基地--市合创农业科技研究中
心获悉的。
市合创农业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一波介绍,玉米和马铃薯是呼市两大主栽农作物,全市玉米的种植面积达28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140余万亩。但多年来我市栽种的玉米品种大部分来自赤峰、辽宁、甘肃和黑龙江,这些玉米品种都是面向全国培育的,受区域性气候的影响,这些玉米品种并不适合在呼市9个旗县区的所有乡村栽种。马铃薯的情况也是如此。
为解决上述呼市区域性农业生产及发展的瓶颈问题,2010年10月经市政府批准,由市财政局、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市科技局、市蔬菜技术推广站、市种子管理站、和林县政府六方合作建立了市政府农业科技项目成果孵化基地--市合创农业科技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以来,实行首席专家制,并依托首府科研院所密集、人才多的优势,把有农业成果的或即将能产生农业科研成果的专家请进来,按照解决呼市农业区域性问题的目标,量身打造呼市农作物新品种。经过农业专家的不懈努力,今年拥有我市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和马铃薯品种--"合创1号"、"合创红"诞生了!今年该中心将进行50亩制种,并在专家做后盾、技术有保障的前提下,进行风险性推广。即在推广中如果出现问题,市合创农业科技研究中心负责对农民进行赔偿,这也是全国首创、具有呼市特色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目的是将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目前该研究中心的农作物研究品种基本涵盖了呼市种植的主要作物,今后一些特色作物,如草莓、莜麦、荞麦等也将实现全部涵盖,让首府农民种上适合本地区、具有呼市特色的品种,提高呼市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保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文/王科岩)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