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河南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4-19 浏览量:30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一线服务企业,河南省承担了50项科技部启动实施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下拨经费总金额2000万元。通过这批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河南省企业、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项目实施过程中,科技人员围绕企业的科技研发、项目攻关、人才培养等实际需求,充分利用派出单位的科研、教育、人才等优势条件,积极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攻克了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带动了企业在研发上投入,为促进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据统计,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实施期间,共带动企业投资设备仪器(5万元以上/台)283台,固定资产投资近2亿元。帮助企业建立试验基地28个,中试线19条,生产线32条,示范点79个。研发新产品、新材料227个,开发新成套设备、新装置30项,取得新技术、新工艺72项,帮助企业申报专利72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企业通过自筹资金、贷款等方式投入项目研发经费9600多万元,新增综合经济效益达10多亿元,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甚至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
科技人员是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载体,而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强大的支撑作用。通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这个平台,科技人员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带着技术和成果,带着知识和经验,积极深入基层、扎根企业生产一线,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为企业发展、为经济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据统计,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实施期间,实际应用科技人员科技成果28项,其中已经商品化生产16项,企业与科技人员签署成果转让合同8项,转让金额达2700多万元。如柘城县鸿祥超硬材料有限公司与河南工业大学杨树桐教授签订了5年独占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并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通过此项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年新增利润达500万元以上。
通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的实施,促成了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有效对接和联合,推动人才、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同时对科技人员与所服务企业之间建立责、权、利明晰,实现互利共赢,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合作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也对科研院所、科技人员起到了典型的示范作用。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科技人员服务观念的转变,加大和企业的合作力度,推动了科研院所的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快提升产学研结合的层次和水平,示范和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促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据统计,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实施期间,科技人员为企业申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流通站等各类研发平台6个。项目实施发表科技论文116篇,为高校培养研究生39名,本科生55名,为企业培训技术骨干、适用技术人才8000人次以上。
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在河南,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项目实施覆盖范围广,涉及全省18个省辖市的41个县(市、区);二是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愿望强烈,共吸引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郑州大学等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93名(其中个人38名,团队10个);三是服务企业技术领域广泛,涉及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药研制及中医药现代化、清洁能源与节能技术、新型功能材料及制品关键技术、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工艺技术及装备等重点产业和领域,均是我省中长期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