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甘肃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4-25 浏览量:31
甘肃日报4月21日兰州讯 近年来,我省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建设创新型甘肃为目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精心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大力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着力改善科技创新环境,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省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科技进步水平持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目前,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排名居全国第17位,2010年增幅居全国第一位。“十一五”期间,我省取得科技成果416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5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5倍;申请专利11480件,授权专利6046件,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2倍和2.5倍。“十一五”期间,通过启动实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资源高效开发、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等10个领域的科技重大专项,解决了一批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得到发展壮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取得了长足进展,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为了开创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新局面,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要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今后一段时期将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加快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新建一批文化科技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提升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领域的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开发适应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及装备,提升文化产品的创作力、表现力和传播力。
二是积极响应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转型跨越。要组织专家学者、农业科技工作者和机关干部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真正落到田间地头,造福于民。在良种培育、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农药肥料、新型兽药、疫病防治、循环农业等方面部署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鼓励科技特派员带领农民创办、领办、协办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实体、合作组织。设立专项科技扶贫资金,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动员科技人员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以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为中心,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以科技特派员服务站为中介,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三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提升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石油化工、建材、轻纺和食品加工、煤炭等传统支柱产业的科技创新工作,着力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深入开展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重点省行动,使全省各级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获得快速发展,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
四是落实科技惠民措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大力推进民生科技工作,积极开展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多发病、常见病的临床诊治和康复技术研究,强化对重大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技术集成研究,健全农村和社区常见病、多发病远程诊疗及低成本医疗技术体系。完善食品安全保障及应急处置技术体系,重点开发和推广食品原料安全生产技术,研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技术、快速检测技术、食品有害残留物检测技术。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技术及装备研发,重点研发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森林火灾等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灾害防治、灾后重建与救援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安全生产、维护稳定的应急处置技术及装备。加强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技术研发,大力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生态环境监测与遥感技术以及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治理、城镇污水治理等技术研发与应用,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是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为核心,以地方特色经济和产业技术需求为基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凝聚和造就创新人才,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共建实验室和技术研发平台,鼓励广大科技人员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鼓励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向企业开放,加快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六是努力推动我省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完善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专利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推进专利的转化和运用,为提升我省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做出更大的贡献。(来源:甘肃日报)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