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广西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4-26 浏览量:30
广西,全国唯一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
在第1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前,广西这样一个西部壮乡早已吹响了创新的号角,近日广西开展的全民发明创造活动吸引了各界的目光。这一次,随着广西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开展,又一波创新浪潮袭来。
4月20日下午,广西科技厅501室,一场关于“如何帮助企业提升发明创造能力”的“专家在线谈访”活动正在直播。现场嘉宾为广西知识产权局局长李昌华和工信委科技处副处长左孔天博士,两位专家聚焦广西的企业发展与创新环境建设抛囊献策。
访谈中,两位专家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管理经验及工作平台,从建设创新型广西、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高度,深入解读广西关于发明创造的政策文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民发明创造的决定》和《广西发明专利倍增计划》),分析研究广西企业发明创造现状,从政府工作的角度提出提高企业发明创造能力的具体措施,以精彩的比喻谈论如何营造有利于企业发明创造的大环境。访谈内容丰富,分析透彻,是为广西企业发展创新的一剂良方。
关于广西发明创造的阶段定位。左处长通过分析创新型国家的标准及硬性指标,李局长通过分析创新型国家的类型和具体内涵,给广西目前所处的创新阶段作了定位。李局长认为,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都经历了从一个激励发明创造、提高发明专利的数量到重视质量建立起知识产权战略的阶段,目前广西处于工业化快速扩张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专利数量还比较少,应该属于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鼓励发明创造,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环境建设,建立和完善专利的发展制度,提高全民知识产权意识。广西有些地方要实现跨越,所以在有条件的领域里面也开展第二、第三阶段的专利开发,尤其是广西进入激励发明创造时期,一是保存实力,二是扩大总量,三是提升质量,通过这些措施提升广西的跨越发展速度。
关于广西企业的发明创造现状。左处长用一组数据说明了广西企业的总体发明创造情况,并指出不断地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成为创新型企业最根本的出路。两位专家对广西的产业现状作了描述与深入分析,分别就广西糖业和汽车产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均认为广西的产业专利增速较快,但总量太少,仍有很大发展潜力。
关于营造创新环境的问题。有网友认为:企业是鱼,而创新环境是水。而李局长对此作了更为精彩的描述。他认为,在创新的文化氛围中是相当重要的,引用一位专家做过的比喻就是:我们创新的氛围好比蘑菇生长的环境,它需要空气、需要土壤、需要湿度,如果我们的氛围好了,蘑菇不单是长一朵,是长一片,所以整个创新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整个氛围。
创新需要宽容失败。李局长认为,广西要倡导一种文化氛围,倡导这种文化氛围应该是尊重知识、鼓励创新,还要宽容失败、诚信守法,这些都是需要的,尤其是宽容失败,在鼓励创新方面,以前大家有一种急切的心理,即希望投入的东西马上产生出来,但是科技技术创新是有规律的,是一种探索的过程,有可能会成功,也有可能会失败,所以我们对失败也应该有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它,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人开展发明创造、开展创新。但是我们搞创新还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精神,因为搞科技创新是非常辛苦的事情,所以在这方面希望社会多关注科技员,多支持科技员的工作。
在创新的号角声中,与过去相比,广西的专利总量提升较快。2011年,广西专利申请量突破8000件大关,增速位居全国前三甲。其中,优势企业专利创造和运用能力再上新水平。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200件,获专利授权超过850件,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专利百强榜中列第46位;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宝骏轿车”集成了76项专利技术;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沙漠战车”装载机隆重上市。
尽管如此,2011年广西的发明专利拥有量与“十二五”规划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且各市发展不平衡,广西的发明专利任务非常繁重。正如李局长所言,创新需要鼓励和宽容度。政府相关政策措施的大力支持,辅以决心、鼓励和宽容,就好比有了空气、土壤和湿度,且让蘑菇长成一片美丽的风景。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