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12-05-02 浏览量:24
四月的哈尔滨,寒意尚未完全散去。但每到夜晚,松花江边的游人都要比平时多出五六成,百年滨洲铁路桥、欧式造型建筑、江畔路上的点式高层建筑,在投光灯、泛光灯、洗墙灯、LED点光源的照射下,与两岸阵列式灯带、松花江大桥夜景灯饰相辉映,吸引了大量本埠市民和外地游客驻足观赏。
哈尔滨,这座中国闻名的老工业基地城市,随着“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新战略的深入实施,在科技这一强大引擎的推动下,久经蛰伏之后正在悄然崛起。
大项目支撑产业发展
“我今年56岁了,但这几年感觉特别的有激情,赶上新战略的提出,给了我们很好的施展平台。”哈尔滨市发改委副巡视员郭平感慨地说。
骨架拉开了,靠项目来支撑。近几年来,哈尔滨市积极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相继开展了“大项目建设年”“大项目建设提速年”和“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等活动,共推进重点项目877个,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400亿元。
启动了哈南工业新城、松北科技创新城、群力新区、北国水城、松江避暑度假新城等大的战略型项目,以此为载体,哈尔滨科技创新中心、哈工大江北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创新城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北跃”大项目正在实施;东轻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带材、省动漫产业基地、建成北方专用车搬迁改造项目等“南拓”大项目建成投产;松浦大桥、松花江公路大桥扩建、文昌桥、三环路西桥等一批“中兴”重点工程建成通车(或即将通车),地铁1号线一期、马家沟综合整治、西客站主体工程、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等“中兴”重点工程正在顺利推进;宾县大成玉米深加工、亚泰集团哈尔滨建材有限公司阿城建材工业园、大众肉联肉制品加工等“强县”项目竣工投产。说起新战略实施以来的变化,郭平如数家珍。
几年来,哈尔滨市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来抓,一批有助于强工业、稳农业、提档升级服务业的重大项目取得实效。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的东轻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带材项目总投资40.3亿元,目前已实现部分投产,2012年年底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年增营业收入33.6亿元、增加值8亿元、利税5.4亿元,并提供近千人就业岗位。投资5亿元的Y12F飞机研制项目已实现首架下线试飞,具备年产15架生产能力,可年增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1.4亿元。
此外,随着国裕数据、中国移动全国云计算中心、曙光云计算中心、中金数据、浪潮云计算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或签约,促进了云计算、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产业快速发展。“争取成为国家的云计算试点城市。”郭平信心满满。
3月22日,哈尔滨市科技局局长于沐琳在2012年哈尔滨市科技(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特别提到,要实施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石化等主导产业和机电装备、电子产品、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组织实施和推进光学电流互感器、DAM13R汽车发动机、头孢西丁钠原料及制剂等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30项以上。主动谋划市级大项目,积极推荐和推进省级产业化项目。
科技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全国每100斤粮食中,哈尔滨就占了21斤。”哈尔滨市农委党群工作部部长范一良自豪地说。
哈尔滨是大农业结构特色鲜明的城市,拥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粮食生产稳步提高,连续8年夺得大丰收,粮食总产达284.6亿斤,占全省的25.5%,同比增长13%,增量占全省的28.8%。
粮食增产增收,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水稻智能化育苗是省市重点扶持的科技项目,目前,全市水稻智能化育苗中心已达到42个。智能催芽育秧面积已经达到56%,大棚育秧率已经达到90%,能够抢回有效积温10天左右。
“去年的时候,无论村干部怎么宣传,老百姓始终半信半疑。后来发现育出来的苗不仅壮而且齐,老百姓尝到了水稻智能化育苗的甜头,从过去被动接受,到后来主动送种来育苗,从过去的政府补贴到主动交费育苗,水稻种植注入了技术含量。”范一良说。
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着力破解“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难题,推动哈尔滨市现代农业走组织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之路。
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现“小块”变“大块”。完成了哈尔滨市农科院投资6亿元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进省农科院投资15亿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五常市20万亩水稻产业示范区、方正县12万亩水稻现代化示范区、双城市10万亩玉米示范区、呼兰大用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大批示范园区建设,努力把这些园区打造成展示我市农业发展成果、探索现代经营模式、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现代农业先行区。
推动大型农机合作社发展,实现“小机”变“大机”。农机总动力发展到806.7万千瓦,增长7.1%。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1.6万台,新增5000台。超千万元的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4个,新增10个。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3.2%,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收获机械化程度达到41.3%,提高3.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秋整地面积达到1870万亩,其中深松整地面积达到720万亩,是哈尔滨市秋整地面积最大、标准最高、质量最好的一年。
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小户”变“大户”。积极推动土地向种粮大户、合作社和现代农业公司集中。大力扶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288个,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50万亩。
科技强警保一方平安
“近年来,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哈尔滨的刑事案件发案总量和万人发案率是最低的,公众安全感也是较高的。”哈尔滨市公安局副局长韩峙说。
“再好的刀伤药不如不拉口”,控制和预防一起案件发生的价值,要远远超出侦破一起案件的价值。为了从源头上控制违法犯罪,去年年初,在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安局新购置了500台新型警务巡逻车,全部配置了国内最先进的卫星定位、视频监控、信息采集和比对、执法记录等设备以及单警装备。最近,又在省、市、区三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次性投资2600万元,为全市的公安基层所队配备了377台搜痕仪。这种仪器,具备多库关联、简便高效、库容量大等突出特点,通过采痕、理痕、用痕,服务侦查破案。搜痕仪的投入使用,实现了人员信息一次录入、全部查清,提高了信息采集的数量和质量,提升了打防工作效率,为信息服务实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在全国都是开创性的一项重大举措。”韩峙说,通过上述先进信息技术设备支持,拉动哈尔滨市刑事案件的发案总量同比下降6.3%,抢劫、抢夺、扒窃、入室盗窃、等多发性侵财案件,同比分别下降36.8%、11.4%、9.7%和20.7%。
此外,公安局还积极开发出一种软件系统,对小旅店实行了联网管控。两年前,哈尔滨市20张床位以下的小旅店有7800余家,一半以上没有任何经营手续,而且不按规定登记住宿客人的信息。一些外来的违法犯罪分子、负案在逃人员趁机藏身。对此,公安局积极创新方法和手段,在全面登记备案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96110社会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了合作,开发了一套用电话录入旅客信息的小旅店治安管理软件系统,不需要电脑操作,简便易行。
“这套系统,不用政府投入一分钱,不用公安机关花一分钱,只是无偿地提供给业主使用,不仅受到业主的欢迎,还彻底解决了困扰我们公安机关多年的小旅店管理问题。目前,这套系统每天都上传住店人员信息3万余条,为我们从中比对抓获各类逃犯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韩峙说。
在其他特种行业的管理上,也探索建立和逐步完善了长效机制。比如说,对开锁业的管理。为了彻底打击“黑开锁”店,公安局开发了“呼死你”电话干扰系统,对居民楼道里出现的违法开锁广告电话,利用程序自动不停地拨打,直至瘫痪,彻底解决了开锁广告到处乱贴的问题,截断了“黑开锁”的市场信息渠道。
面对入室盗窃案件时有发生的现状,公安局民警自主研发出一种防盗割的纱窗。“样子已经出来了,正在申请专利。”韩峙说。
在技防建设方面,先后筹集投入建设资金3.28亿元,建设完成1个市级监控中心、18个监控分中心和388个监控室,实现了对全市所有公共点位视频资源的网络化管理。整合建设了4946个公共区域、5853个社会部位(单位)、3070个居民区和村屯,共20万个监控设施,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公共区域及社会单位、居民区和广大农村的防控网络。
随着“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新战略的深入实施,一个奋进、文明、亮丽、平安、和谐的哈尔滨正阔步走来。在松花江北岸,2010年初启动建设的科技创新城,从一片荒芜的草地,到新城拔地而起,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一批科技含量高、牵动能力强、位居国内同行业领军地位的研发和产业项目相继签约入驻,这座创新城的腾飞,也昭示着哈尔滨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的悄然崛起。(记者 彭东 李丽云)
《科技日报》(2012-04-30 三版)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