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华南植物园在桂海木传粉生物学研究中有新发现

华南植物园在桂海木传粉生物学研究中有新发现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    发布日期:2012-05-09    浏览量:6

蜜蜂在为桂海木(Guihaiothamnus acaulis Lo)传粉

  花是植物用以传宗接代的器官。传粉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探讨花部特征对特定传粉媒介的适应,并确定传粉综合征(pollination syndrome),即一系列反应植物为适应不同类型传粉媒介而产生的花部特征。在这一理论基础上,不少传粉生物学家认为,某种植物的传粉者是可以根据其花部特征来预测的。

  桂海木(Guihaiothamnus acaulis Lo)(茜草科)是特产于我国广西的珍稀濒危植物。其花冠粉红色、细长喇叭状、花蜜深藏等一系列特征与典型的蝶类传粉综合征(psychophily)十分相似。据此推测,桂海木很可能是由蝶类传粉的。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系统发育与繁育生物学研究组博士研究生谢佩吾在导师张奠湘研究员的指导下,连续两年对桂海木进行了传粉生物学观察,以证实根据传粉综合征所预测的桂海木的传粉者是否正确。

  观察结果表明,桂海木的有效传粉者是蝇类和蜂类。蝶类极少访花,但偶尔的访花行为表明它们被桂海木所吸引,而并不丰富的花蜜使它们记住了访花的结果,从而失去继续访花的兴趣。因此推测,蝶类可能是桂海木最初的主要传粉者,而一些未知的历史原因使得蝶类在桂海木的分布区内消失。失去了传粉者的桂海木为了吸引新的搭档,将更多的能量用于生产花粉而非花蜜上,这样的变化大受蜂类、蝇类等短喙访花者的欢迎,它们以花粉为食,同时又填补了桂海木传粉者的空缺。除了产生大量的花粉之外,桂海木还采取了其它的补偿机制来适应新的传粉者并保证自身的生殖成功,如扩大的花冠管喉部、较长的花寿命等。

  花的形态是由内在抑或外在的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决定的,而这些因素的改变往往会影响到植物对其传粉者的适应。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