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内蒙古农技人员进村入户为农牧民服务

内蒙古农技人员进村入户为农牧民服务

信息来源:内蒙古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5-29    浏览量:4

  进入5月,内蒙古大地田间地头、日光温室,处处是农牧民忙碌的身影,春耕进入收尾阶段。

  2011年,内蒙古粮食总产477.5亿斤,连续8年大丰收。今年,为确保粮食生产持续稳产,全区农牧业系统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涉农企业,重点围绕优势特色农牧产业,组建了12个科技服务团,1.3万名科技人员面对面为农牧民服务。

  农技员住在村里教技术

  巴彦淖尔市是内蒙古农业大市,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临河区双沙镇进步村路旁的农田里。“你看,每亩地植株密度能达到6000株,过去还不到4000株。用了宽膜地温能提高1度左右,产量肯定超过去年。现在是单粒播种、点籽成苗,种子也比过去节省。”在技术员孙祥春的指导下,农民李禅柱讲起玉米覆膜栽培技术来,头头是道。

  “要说跟往年春耕有什么不同,就是今年农技员平时就住在我们村里,特别方便。”李禅柱告诉记者,近年来农业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农技员就像农民的眼睛,“再摸黑走路可不行了。”

  为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渴求,内蒙古采取了“1+1+1技术服务模式”,由自治区1名首席专家、盟市1名专家、旗县1个推广团队组成服务团队,科技人员个个深入到自治区每一个嘎查(村)的田间地头,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下基层活动不是走形式、走过场,而是要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内蒙古农牧业厅厅长郭健说。

  高科技农资产品受欢迎

  说起种大棚,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西把栅乡的段金喜也算是个“行家里手”。可老段万万没想到,村里科技服务站一个研究生毕业没两年、又从没种过地的女娃娃郭永青,硬是让他这个“资深农民”开了眼界。

  “我现在种地不用化肥,就施羊粪和营养液。产量高,上市早,土壤还不板结。”在小郭的指导下,老段一边给大棚里的辣椒秧苗喷洒一种叫做“生命素”的含腐殖酸水溶性肥料,一边服气地对记者说。

  “要让农民安心、省心地使用这些科技含量高的农资产品,离不开农技人员的指导和服务。”内蒙古农牧业厅种植业处处长贾跃峰表示,农业科技一定要解决好科技创新与农牧业生产脱节的问题。

  正是基于这一点,内蒙古借助农技人员下基层,因地制宜,在全区推广玉米覆膜栽培技术、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小麦综合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向日葵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等五项核心技术。

  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一家普通的农资经销部,各种种子、地膜、化肥应有尽有。“现在的农民特别懂行,什么种子好、什么膜好用,一清二楚。科技含量越高,农资就越好卖。”老板郅兵说。

  良种、宽地膜、新型肥料,农民们发现,过去天天都要打交道的农业生产“家什”,不经意间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内蒙古农牧业厅副厅长赵存才说:“今年力争使全区农业科技进步率提高1.5个百分点。”

  惠农政策增丰收底气

  这几天,通辽市奈曼旗沙日浩来镇的种桃大户闫海军忙得不亦乐乎,他告诉记者,内蒙古很多地方的桃树刚开花,自家棚里的桃树已挂满了娇艳欲滴的成熟鲜桃。提前上市,让他一个大棚去年的纯收入超过5万元。

  免费桃苗、建棚补贴、技术服务,让闫海军家的设施鲜桃种植很快走上正轨。他说:“政府统一建棚,每延长米补助100元,种桃更是多亏了技术员。”

  今年,中央财政提前预拨了各种种粮补贴,向社会释放了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内蒙古各地也积极出台了相应的强农惠农政策。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蔬菜育苗中心,每株秧苗的价格严格按照市价的一半出售,差价由政府买单;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高产示范片,对采用良种宽覆膜种植玉米的农民,每亩地额外补贴120元……这些惠农举措,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稳粮增产底气渐足。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舍必崖村村民杜秀英说:“现在国家政策好,日子怎么能不好?我们农民一定要把粮食种好。”(汪波 吴勇)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