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湖州市农科院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亮点纷呈

湖州市农科院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亮点纷呈

信息来源:浙江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6-04    浏览量:4

  近年来,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紧紧围绕市农业“4231产业计划”,以科技项目为依托,以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在研农业科技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大项目辐射带动作用显现

  市农科院通过组织实施国家油菜、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湖州试验站相关工作,引进集成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并通过试验站所辖4县2区试验点进行推广应用,先后引进新技术10余项,新品种5个,使传统产业得到提升,良种覆盖面扩大,成效显著。

  围绕种子种苗工程,市农科院先后参加了水稻、蚕桑、蔬菜全省三个产业的“十二五”重大育种专项协作组,育成的连作晚粳稻新品种“湖粳640”、家蚕新品种华东×春晨和三个瓜类品种,均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呈现出农作物品种原始创新亮点频出的良好态势。

  依托蔬菜科技推广项目,选择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家,推广草莓立体栽培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喷滴灌技术等,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000余亩,避免了传统栽培所带来的泥土、病菌、农药、昆虫的侵害和污染,确保了蔬菜生产的优质、安全、高效、生态。

  科研成果在生产上有实效

  2011年,市农科院共实施省、市等各级纵向科研项目23项,其中通过验收的到期科研项目7项。目前已经完成国家成果登记的有5项,其中有的成果已经在生产上得到了应用,并取得实效。

  由农科院科技人员育成并于2010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家蚕多丝量品种“华东×春晨”, 3年来在我省的安吉、淳安、湖州和江苏如东等地试繁推广6000多张,该品种繁育系数高,公斤茧制种量比对照种提高15%以上,制种效益显著;杂交种面上推广张种增值可达200多元,农民增收达100多万元,各地要求饲养的呼声高,推广应用前景非常好。“直播稻田草害的可持续防治技术研究”项目是一项安全生态可持续的新技术,项目实施3年来,在吴兴区、南浔区等地共科技示范12.35万亩次,科技辐射全市应用面积达57.35万亩次,据调查,实施该项技术可每亩挽回稻谷损失5%,累计挽回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随着该项技术的大面积应用,预计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天然彩色蚕茧是通过基因转移技术育成的蚕品种,它的育成与应用,可以免除服装加工的印染环节,而其自然的色彩正是人们所推崇的,通过实施“天然彩色蚕茧生产与缫丝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项目,累计在农村饲养天然彩色蚕茧新品种350余张,涉及养蚕农户150余户次,蚕农蚕茧生产直接经济效益比生产普通蚕茧提高15%以上,农民每张蚕种增收约250元。

  基础应用研究探索有进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批涉及基础应用的科研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科院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的省面上农业科研项目“利用重离子辐射技术诱导家蚕种质资源创新”,通过重离子碳辐射结合常规育种方法,经3年6期的选育,创制出的4个强健型资源品种和两个茧丝量较大的资源品种,初步探索出重离子辐射应用于蚕育种的规律性技术趋势,为缩短育种期限、提高育种效率提出了新的途径,在国内家蚕育种上具有创新性。通过研究,创制出新的家蚕基础品种,不仅丰富了家蚕种质资源,而且将促使家蚕实用品种选育取得突破和创新。

  在市级项目“采用腺病毒表达体系进行狂犬病分子疫苗的研究”的实施中,通过对传统的重组腺病毒构建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利用大肠杆菌进行细胞内同源重组构建重组腺病毒的方法,利用IRES序列在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体系中成功地对狂犬病毒CVS株G、 N基因进行了共表达。该研究在国内尚无相关报道。这些项目分别从不同的科技领域进行了创新,为后续项目的研究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来源:浙江省科技厅 作者:湖州市科技局)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