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北京市科委
发布日期:2012-06-21
浏览量:4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实施两年来,以G20企业家群体为代表的市场型高端人才已成为G20工程发展的核心动力。针对其在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及时学习和掌握宏观政治经济形势和行业政策、需要通过跨行业的交流提升管理水平的现实需求,6月18日,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以及市科委等G20工程主管机构共同组织的“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高级研讨班”在市委党校开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总师桑国卫院士以“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规划及国家医药创新战略选择”为题,为研讨班讲授第一课。
桑国卫院士对G20工程提出了殷切希望,指出企业发展要从医药向健康产业迈进,要从专注普药向专注仿制和创新为主的创新型企业迈进,要从区域性企业向跨国企业迈进,要从传统企业向市场化的现代化企业迈进;企业战略应超前部署,做大与做强协调发展,国际与国内的协同发展,药品与健康产业协调发展,制造与分销协同发展,创新与仿制药协同发展;北京应加快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创新体系的建设。
在后续的“借力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助推G20工程发展”专题讨论环节,G20工程高级研讨班学员企业家热议桑国卫院士主题报告,并表达了自己对产业发展的观点与建议:在企业发展方向上,以合作互补为原则,企业间建立联合机制,协同发展,在各自专业做强,共同做大,赢得市场;在研发创新上,以实现产业化为原则,注重创新的质量,以市场作为检验标准,着眼于企业现实发展需求,逐步做强;在人才发展上,以人才良性流动为原则,建立专门的生物医药领域人才服务机构,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避免人才恶性竞争,真正做到以人才为载体,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大发展。
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市科委委员刘晖,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杨晋京,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民忠,市经信委、市投促局等相关部门同志,以及包括G20企业家在内的首期30名学员等共50余人参加开班仪式。
背景1: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
2010年4月,北京市启动了G20工程,由市科委联合市经信委、中关村管委、市投促局等委办局共同组织实施。工程通过聚焦支持一批规模企业、培育一批潜力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重点企业,推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G20工程实施两年来,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实现翻番,已由2009年的390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749.4亿,预计今年将成为北京新的千亿元产业。已经认定的50家G20企业对医药制造业增量贡献已达52.3%,已成为北京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背景2:G20工程高级研讨班
G20企业中兼具专业背景的管理型人才占60%以上,以G20企业家群体为代表的市场型高端人才已成为G20工程发展的核心动力。针对高端人才在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及时学习和掌握宏观政治经济形势和行业政策、需要通过跨行业的交流提升管理水平的现实需求,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以及市科委等G20工程主管机构,于6月18-29日,在市委党校举办为期九天的“G20工程高级研讨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总师桑国卫院士、中共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以及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医改办等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专家应邀组成讲师团为G20高研班授课。
高研班组织过程中,企业家积极踊跃参加,共有42人报名,其中总经理以上级别高级管理人员33人,根据企业类型及规模,筛选出首期共30名学员,包括G20企业负责人、重点培育的G20后备企业负责人和优秀创业型企业家。学员在党派分布、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等均具有代表性,其中中共党员占40%、其他党派占20%、无党派占40%;女性占20%;年龄在30-50岁的中青年企业家占73.3%;博士占23.3%,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学员占20%,其中天广实公司的李峰为中组部“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学员所在企业是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先进代表,包括G20企业14家、京区骨干企业10家、京外企重点招商引资企业2家;是各细分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涉及化药11家、医疗器械8家、生物药3家、中药3家、研发服务业5家;是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性企业,涉及初创期3家、成长期23家和规模扩张期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