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12-06-28 浏览量:4
港澳六大富豪当年一人捐一千万造就首次重奖科技人员基金
20年前,广州奖励“科技功臣”的奖品是一套房子;广州首次重奖科技人员的基金是由港澳6位“大佬”捐助的;早在17年前,广州便为钟南山特别设立“医疗卫生特别贡献奖”……
文/图 记者黄蓉芳
今天是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成立20周年。20年来,这个启动资金为7000万元的基金会,以重奖科技人员、送科技人员境外培训、开展科普宣传为主要内容,无偿资助广州科技发展资金达8000多万元,开创了国内利用民间善款为科技事业服务的先河。基金会本金至今已发展到1亿多元。
市长亲赴香港 “化缘”
说起20年前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的成立,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理事长、研究员周兆炎连叹“好多故事”。
周兆炎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鼓舞下,广州提出了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当时,广州已经成立了一个教育基金会,其他诸如社会福利基金、残疾人基金、体育基金等公益型基金会也相继成立,因此,成立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的设想也就应运而生。
“想要成立基金会,首先要解决的是筹集启动资金。”周兆炎说,借毗邻港澳的先天优势,筹备组把目光投向了港澳。“当时,广州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黎子流等亲自出面跟社会各界和港澳台朋友进行沟通。”
据周兆炎介绍,首先是时任市长的黎子流亲自去找李嘉诚、何鸿燊等“大佬”“化缘”,然后,又由当时主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长刘念祖拿着黎子流的亲笔信,赴香港一一拜访一众企业家,反复向他们介绍这个致力于广州科技进步的基金会。
何鸿燊第一个捐款
“当时,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决心很大,表示即使筹不到捐款,也要拿出650万元来成立一个科技进步基金会。”他说,令人欣喜的是,筹备组在香港的发动工作取得了成功。“第一个答应捐款的就是富豪何鸿燊。”
1992年6月28日,筹备了半年之久的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终于在中国大酒店举行了成立庆典。
成立庆典的“风光”,见证了基金会20年发展史的基金会副秘书长冼炽彬至今说来依然感慨万千。“当时除了国家科委、省市主要领导以及美国总统府国家科学审查委员会委员,还有赫赫有名的6位‘大佬’:何鸿燊、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香港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李兆基、香港新世界董事长郑裕彤、香港合和公司董事总经理胡应湘的夫人郭秀萍、香港丽新集团董事长林百欣的夫人余宝珠……”他说,正是在成立庆典上,6位“大佬”承诺每人捐出1000万港元。
加上成立大会上的其他捐款,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募集的启动资金就达7000多万元。“这是全国首个科技进步基金会,开创了国内利用民间善款为科技事业服务的先河。”冼炽彬说。
至今,当初慷慨捐献基金会启动资金的6位“大佬”仍然是基金会的名誉会长,每年都会认真审阅基金会的年报,并积极为基金会的运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首开先河奖“科技功臣”房子
周兆炎说,到了第二年,尽管广州市科技三项经费投入不足3000万元,但基金会的本金就已达8000万元,后来更是以每年数百万元的速度增值。
“基金会成立后,其中一项主要工作就是重奖科技人员。”冼炽彬说,“在此之前,广州市用于科技奖励经费仅30万元,基金会参与后迅速达到200多万元。”
就在1993年,成立不到一年的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对广州市的“科技功臣”发出了第一批奖金。最令人瞩目的是,获得广州市科技进步金鼎奖的华南工业缝纫机厂高级工程师高维亮,得到了一套三房一厅房子的奖励。这是广州首次用房子奖励科技人员。
无独有偶,1994年,广州有线电厂高级工程师马浣平也因为获得广州市科技进步金鼎奖,得到了一套三房一厅的房子的奖励。
冼炽彬回忆道:“当时,时任广州市常务副市长的陈开枝特别召开了好几次会议,因为历史上我们没有奖过房子呀!”
为钟南山特设特别贡献奖
“基金会还曾特意为钟南山特设过一个奖,这也是广州科技奖励史上唯一的一次。”冼炽彬说,当时的科技进步金鼎奖的评奖标准主要以经济效益为主,但钟南山在当时就已经对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他的呼研所享有盛誉。“如果只颁一个普通专项奖,实在是太轻了。”
在1995年的科技进步奖励大会上,基金会颁给了钟南山专为他特设的“医疗卫生特别贡献奖”。“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周兆炎介绍,从1993年到2000年,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初步形成了公益资助的品牌,形成多层次的科技奖励制度是其中的特色之一。基金会先后设立了“广州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金鼎奖”、“高新技术开拓奖”、“科技创业奖”、“科技金桥奖”、“科技之星奖”、“医疗卫生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
截至2001年基金会终止参与科技奖励时统计,共发放各类奖金2024万元。
资助境外培训139批
20年来,开展公益的境外培训一直是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的一个重要品牌工作。
早在20年前,广州市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经费尚不足20万元,基金会就已着手与香港爱国人士蒋震创办的蒋氏基金合作,开展科技人才境外培训工作。20年来,基金会的培训投入高达3300多万元,共资助139批(次)共3596人赴香港以及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等地区和国家进行培训。
资助科技项目70多项
细心的市民可能会发现,20年来,广州举办的各种科普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很多时候都是背后的“英雄”。比如每年一度的“科技活动周”活动、广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广州市有突出贡献能工巧匠”评选活动、《科普长廊》……
基金会还资助广州工业设计,出资1000万元,设立“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科学城科技创新孵化”基地,为中小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发展平台。据统计,1993—2011年间,基金会累计资助科技项目70多项,资助经费达2650多万元。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