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烟台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

烟台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

信息来源:中国网    发布日期:2012-07-02    浏览量:4

  烟台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十五”、“十一五”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抓住跻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难得机遇,把科技进步与创新摆到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路子。烟台先后有4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709亿元,是2005年的4.2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7%,比2005年提高10.1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2.1%,连续6年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着力推动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化、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目前,烟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7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3家、过10亿元17家、过亿元97家,涌现出以登海种业、先声麦得津、绿叶制药等为代表的致力于高新技术研究、转化、推广的原始创新企业群体,以丛林集团、冰轮集团、玲珑橡胶等为代表的致力于产学研合作的集成创新企业群体,以万华集团、氨纶集团、正海集团等为代表的致力于打破国际寡头技术封锁和垄断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企业群体,初步形成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技术等高新技术支柱产业。

  ——把深化产学研合作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走出一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持续创新的产学研合作之路。全市90%的规模以上企业与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起合作关系,90%以上的专利技术来自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攻关,90%以上的科技成果来自产学研合作;已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处、国家重点实验室1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处、省级重点实验室15处;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1处,在孵企业280多家,毕业企业220多家;先后引进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大学科技园、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烟台分所、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高层次研究机构。“十一五”以来,全市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900多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160多项。

  ——把营造优良环境作为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研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资金投入、成果奖励、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科技投入达到300多亿元,年均增长39.4%;烟台先后获得全国十佳创新环境城市、中国最具创新环境城市、中国最具创新动力城市、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的接续奋斗,借助科技创新提供的强大动力,烟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万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城市化水平等方面指标,均高出全面小康社会标准值,已站在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历史节点上。今年2月初召开的烟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一个率先、三个坐标、三个跨越”的目标要求。“一个率先”,就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力争在2011年基础上翻番增长,达到或逼近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迈上2万美元台阶。“三个坐标”,就是在全省率先发展;在全国争创一流;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赶超进位。“三个跨越”,就是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向环渤海南翼中心城市跨越;在国内经济格局中,向蓝色经济领军城市跨越;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向东北亚交通物流枢纽城市跨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紧紧抓住、切实用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三大战略”在烟台叠加实施的难得历史机遇,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前沿,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着力增创科技创新优势,奋力抢占竞争发展制高点。在产业创新上抢占先机,围绕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一批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推动“烟台制造”向“烟台创造”转型。在聚集创新上形成高地,发挥园区体制机制优势,深入实施开放与科技互动发展战略,把各类园区尤其是烟台开发区、高新区、保税港区、昆嵛山保护区、招远开发区5个国家级园区,打造成对外开放的主阵地、高新技术的加速器、蓝色经济的新载体。在开门创新上蓄足力量,坚持用全球视野聚集创新资源,支持企业广泛开展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合作,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支持创新上提升境界,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认真落实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大力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让一切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一切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把人才战略摆到科技之母、创新之源、兴市之本的位置,把烟台建设成优秀人才汇聚之地、智慧创意涌动之源、投资兴业理想之城,以创新创业人才的优先发展推动全市转型升级、科学发展。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